">
中新網唐山11月17日電(白云水 王會青)“唐僧馬上一聲喚,率徒西行手搖鞭。悟空揮舞金箍棒,威風凜凜走在前……”這是唐山皮影戲《西游記》的經典橋段。這出影戲劇本,出自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白官屯鎮郭官屯村75歲的皮影藝人李紹民之手。
11月17日,李紹民一如往日,在他的農家小院整理皮影素材。整面墻壁上掛滿了皮影作品,窗臺上碼放著創作皮影劇本的各類素材和專業書籍,這些皮影元素給這個農家小院帶來了傳統民間文化的靈動氣息。
“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作為中國皮影的重要分支——唐山皮影戲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盛行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2006年,唐山皮影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作為唐山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李紹民已堅持皮影戲劇本創作30多年。
皮影戲劇本又稱“影卷”。打開李紹民創作的“影卷”,“豎排右起”書寫,除了道白和唱詞外還有批場,人物屬性、布景、道具、關鍵動作等都批注清楚。皮影戲演出時,沒有導演也不用提前彩排,可見卷即唱。
李紹民說,小時候經常隨愛看皮影戲的母親輾轉于唐山各個“場兒”,調皮的他還鉆到幕布后,看影匠們咋耍咋唱。隨著識字越來越多,李紹民不再滿足于做個皮影“看客”,他反復揣摩《五鋒會》《燕飛女俠》等經典唐山皮影戲劇本,掌握了“影卷”的構成要素。
1989年,李紹民創作的“影卷”《武林志》得到皮影藝術家齊永衡認可,并拜其為師,開始對演唱、操縱、伴奏、影人雕刻等皮影技藝進行系統學習研究。隨著對皮影文化的深入了解,他創作“影卷”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先后創作《小八義》《大八義》《楊門女將》《西游記》等五部皮影長卷及100余部皮影折子戲之后,李紹民不再滿足于傳統內容創作,他緊跟時代腳步,創作了多篇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和豐富時代內涵的新影卷。去年,李紹民創作了皮影戲《小英雄雨來》《三代同臺唱贊歌》等現代“影卷”作品。
創作皮影戲、演出皮影戲、傳播皮影文化,已成為李紹民退休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先后出資10多萬元,請皮影戲團到本村及附近村鎮演出,展演皮影戲100多場,每場觀眾多達上千人。
皮影之于李紹民,是難以割舍的“伴兒”,他希望有生之年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影卷”,讓古老的民間文化煥發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