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見習數據分析師 鄭欣怡
5月15日,由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楚天輿情數據研究院制作的武漢城區傳播形象排行榜4月榜單發布。4月,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和武昌區上榜武漢城區傳播形象榜單前三甲,綜合傳播指數分別為95.40、93.74和93.26。本期,央媒、省媒高頻次、大篇幅聚焦東湖高新區,光谷首列“光谷光子號”空軌列車試跑、光谷與北京大學共建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的相關報道獲得多家主流媒體及新聞網站報道,助推該區躍居榜首。與此同時,武漢經開區文旅局局長陳襄變身交響樂團指揮、“武昌十景”評選活動等文旅領域策劃推升了相關區域關注度。

從基礎網絡知名度排名情況來看,武昌區、漢陽區的基礎網絡知名度排名前列,得分分別為90.02、89.99。其中,4月各自的官方微信號WCI指數分別為1186.31和1077.20,奠定了其網絡知名度靠前的基礎。4月,“大成武昌”推文涉及文旅宣傳、民生服務、活動安排等話題,開啟“武昌十景”評選活動,提名黃鶴樓、楚望臺、首義文化旅游區、楚河漢街等20個具有武昌特點的地標,邀請網民投票提議。4月17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在曇華林,與藝術比鄰》,從文藝街景、建筑之美和專業展覽三方面介紹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進一步增強武昌城區知名度、美譽度和認知度。五一假期來臨之際,“漢陽知音”在文旅宣傳上持續發力,推出《吃懂漢陽,給我一頓湖北菜的時間》《十升路升級!美食江湖“隱世高手”將放大招》《卷成天花板,玫瑰街的美食江湖五一來過才懂》等多篇美食文章,邀請讀者暢享美食盛宴。同時開辟“五一就在漢陽過!”系列推文,涵蓋出行推薦、游玩路線、假期展覽等多方面,積極預熱五一文旅消費市場。
涉文旅宣傳、科技創新話題備受關注
網絡傳播指數中,排在榜單前三位的是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和武昌區,指數分別為98.05 、95.64 和94.91 ,表明相關轄區獲省級以上媒體和商業資訊平臺報道較多。社會生活網絡指數前三名是武漢經開區、東湖高新區和江岸區,分別為89.14、88.83和88.82,表明相關區域生態環境、治安管理、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營商環境、民生福祉、文化教育等領域整體形象較好。

從各區在微博平臺的傳播亮點來看,涉及文旅宣傳、科技創新等相關話題備受網民關注。
4月11日,武漢經開區文旅局局長陳襄變身交響樂團指揮,手中指揮棒舞動,“車谷造”嵐圖追光車燈閃爍,奏響激情動聽的“車谷之聲”。#武漢又一文旅局長卷出圈#話題閱讀量超1000萬,網民評論點贊稱“局長指揮氣勢太足了”“文旅局長卷出新高度”。2023武漢馬拉松于4月16日鳴槍起跑,人民日報發布新浪微博話題#航拍武漢馬拉松有多壯觀#,展示“漢馬”風采;央視總臺體育頻道實況直播賽事全過程;#漢馬四年后再開跑##中國人第一次拿下漢馬冠軍#等相關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超1億次。賽道沿途經過城區開啟話題介紹“最美賽道”特色風景,漢陽區#來到漢陽皆知音##好漢集結寶藏漢陽#話題瀏覽量破百萬,江岸區#跟著漢馬打卡江岸#等話題瀏覽量超1900萬。
4月21日-23日,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話題#文旅博覽會上有哪些BGM#生動展示本屆文博會“一館一樂”的特點,即以音樂會朋友,走進特色場館,聽到專屬配樂。江夏館打出展區標語“武漢這么大,周末到江夏!”,現場展出安山柯進酒、字言紙語造紙和活字印刷等非遺技藝,游客可以體驗古法造紙,了解紙坊的前世今生;也可以敲擊編鐘,聆聽一曲古典之音。館內還設有EOD項目展示區和LED大屏輪播展示區,全景展示江夏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獨特的旅游產品,使人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楚天首縣”的魅力。
最美人間四月天,月季進入盛花期。洪山區省婦幼至華農段的珞獅路是武漢首條“全月季”景觀大道,多個品種的月季花全部盛開,呈現出“爆街”的驚艷效果,網民在#武漢街頭變身花海##武漢二環線月季開到爆街#等多個話題上傳“花海穿行”視頻。此外,硚口區中山大道、黃陂區中環線、江岸區金橋大道市民之家、漢陽區國博大道、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南側、武昌區友誼大道快速路中分帶、江夏區金龍大街等20月季景觀花路吸引網民在社交媒體分享打卡。
更值得關注的是,4月26日,光谷空軌旅游線項目首列“光谷光子號”空軌列車在東湖高新區試跑,是生態大走廊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之一。4月29日,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在海外社交賬號上轉發了試車視頻,并配文:“科幻電影變成現實一一武漢‘光谷光子’空軌列車近日進行試跑。”此條動態的播放轉發互動量現接近50萬次,全球網友表達驚嘆和贊賞,點贊中國技術、武漢科技。
央媒聚焦城區發展新動能
央媒多次聚焦東湖高新區、經開區發展新動能。4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報道《感悟思想偉力 凝聚奮進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全國各地引發強烈反響》,再度聚焦武漢光谷,展現了光谷勇攀科技高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的奮斗姿態。“首屆中國智能社會治理論壇開幕,光谷與北京大學共建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的報道獲得光明網、中新網、荊楚網、千龍網、紅網、新華報業網、金羊網等多家媒體網站報道聚焦,輿論期待東湖高新區在智能科技、人文社會、產業生態三個層面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智能時代的“中國之治”。4月11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報道《我國新能源汽車帶動多產業快速發展》,報道稱,目前,武漢經開區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場景最多、首個全5G通信接入的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示范區,成為華中首個全域向智能網聯汽車開放的區域。4月28日,《人民日報》以“頭版報眼通訊+整版深度調研”的篇幅,刊發報道《這束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開局之年看光谷》《以科技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中國光谷高質量發展紀實》,并配發記者手記《光谷的“變”與“不變”》,聚焦光谷奮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的生動實踐。
漢口三大老城區聚焦城市更新優化人居環境。2023年武漢市開啟“城市更新年”行動,統籌推進城市面貌更新、功能提升、民生改善和產業轉型,推動城市集約型內涵式發展,標志著武漢進入城市與產業“雙升級”的新發展路徑。漢口三大中心城區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城市更新工作獲得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湖北日報、極目新聞、荊楚網等媒體推介報道。4月,江岸區開啟“江岸的大咖朋友”活動,邀請網絡大V、資深媒體人、品牌主理等15位大咖從“江岸之光”武漢·江岸文明空間出發,深入三陽設計之都,再從三陽門行至武漢天地,近距離探尋“新”“舊”融合的江岸魅力,見證江岸區城市更新豐碩成果。江漢區借助漢口歷史風貌區建設契機,全面挖掘延伸“老漢口”歷史文脈,堅持“留改拆”并舉,分期推進江漢歷史風貌區建設,實現“功能重塑、產業重構、風貌重現”。
武昌區、江夏區、經開區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月17日,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2023年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區)命名名單,授予武漢市武昌區、經開區、江夏區等“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長江日報》于4月19日整版報道武昌區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極目新聞4月23日發文報道《滿眼新綠步步春,武漢經開區獲評“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武昌區以充足的“含金量”建構起堅實飽滿的經濟格局,以經濟發展“含金量”助力生態文明“含綠量”。經開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龍靈山公園內野豬、貉、貓頭鷹、紅隼頻頻現身,三角湖里出現了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棉鳧的身影,軍山的中山湖,連續三年觀察到小天鵝。
排行榜規則說明:
(1)數據來源于荊楚網及第三方大數據傳播指數系統自動抓取,不排除存在部分關聯信息的干擾。
(2)武漢各城區街道傳播形象榜根據荊楚網城市傳播指數數據進行科學排行,該模型包含基礎網絡知名度、網絡傳播指數、社會生活網絡指數三大一級指標,十五項二級指標,二十三項三級指標。具體算法為:傳播形象指數=基礎網絡知名度×15%+網絡傳播指數×70%+社會生活網絡指數×15%。
(3)基礎網絡知名度等于微博、微信、網頁、論壇、客戶端、電子報刊、其他平臺的提及數量標準化數值乘以對應比例的總和。
(4)網絡傳播指數等于媒體及商業資訊平臺的提及數和正負面信息數量標準化數值乘以對應比例的總和,其中負面信息為負值。
(5)社會生活網絡指數等于全網平臺關于對應區域生態環境、治安管理、文化旅游、食品安全、交通、城市管理、鄉村振興、營商環境、衛生健康、社會福利保障、教育領域的提及數和正負面信息數量標準化數值乘以對應比例的總和,其中負面信息為負值。
(6)榜單監測范圍包括16個武漢城區(功能區)。
(7)本榜單以月為周期定期發布,在此基礎上,還將于年底發布武漢城區傳播年度形象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