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專訪“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主編王勇:雖“山川異域”,但“風月同天”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從《隋唐中日書籍交流史》到《古代中日跨國人物研究》,從《孔子在日本》到《清末中日文人交游錄》,第一輯共9卷“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中日文版日前于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受到關注。
“雖‘山川異域’,但‘風月同天’”,作為該大系的主編,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長、文學院教授王勇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悠久且燦爛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世界文化交流互鑒歷史中的瑰寶。”
1996年,由著名學者周一良與嚴紹璗、王勇聯袂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和日本大修館分別出版的中日文十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問世,被季羨林、鐘敬文等前輩贊賞是一項“巨大的跨國工程”“一套學術精品”。王勇介紹,“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以專題史的形式,把全套書分為歷史卷、法制卷、思想卷、宗教卷、民俗卷、藝術卷、科技卷、典籍卷、人物卷、文學卷等十卷,“當時的每卷都是由多人共同執筆的,采用的是通史體裁。特點是覆蓋的研究面更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講述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談及此次新大系之“新”,王勇表示,一方面,上一次大系推出后的20多年來,隨著考古文物史料的出土及文獻資料的不斷發現,中日學術界的理念及研究方法也有新的發展,中日兩國的人文學術交流更是不斷深入,該領域積淀了不少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中日文化交流史領域,日本學者比中國學者早一步著手研究,憑借對基礎史料的收集、整理、解讀,在學界獨領風騷多年。但近20年來,中國學者潛心研究,積極吸收國內外優秀研究成果,取得了飛躍性進步,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前沿,甚至在一些特定的“點”和“線”上有領先之勢。
“所以從學術儲備和人才儲備上說,新大系的推出是水到渠成”,王勇說,“也正是依托這樣的基礎,加之20多年來雙方在學術上又有了很多創新性的研究,我們決定這一次不再采用面面俱到的通史設置,而是以人定題,體現出創新性的學術研究和觀點。”
作為連續兩套“大系”的主編,王勇認為中日文化交流“雖‘山川異域’,但‘風月同天’”。他解釋稱,“這種交流在時間和空間上涵蓋的面非常廣,滲透在方方面面,山川有形且固定,而文化就像掠過山崗和吹過水面的風,像是靜夜中無語揮灑的月光。”
王勇舉例稱,《論語》是中國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一直是中國人初學必讀之書,而這部著作在日本的影響長久深遠到無法估量。日本現代企業制度創始人澀澤榮一著有《論語與算盤》,《論語》和算盤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自傳入日本以來,在日本的歷史、企業文化、學校教育和現實生活中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澀澤榮一的這部書不僅成為很多日本企業家的經營哲學和經商寶典,更影響著普通日本人的行為規范和做人準則。
與此同時,縱觀中日千年來的文化交流軌跡,民間互動的點滴亦是無處不在且浸潤無聲,“從服裝到食品,從書籍到樂器,我們的跨國人物研究不僅包含人們熟知的名人,還有很多在民間深處的那些可能并不為眾人所知的人。”
在王勇看來,“微風”也好“月光”也好,正是由于一直以來的超越有形“山川”的互動,令中日之間文化的交流歷史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這對于更深一步了解兩國文化,了解自己和彼此都是不可或缺的。”(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