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上官云)“游戲企業要深入挖掘游戲優質潛能,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游戲技術潛能,拓展出新的價值邊界。”提到當前游戲市場時,中國音數協第一副理事長兼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給出了上述觀點。
近日,記者獲悉,“2023游戲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探討游戲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發展。
近年來,在業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游戲行業發生了許多積極變化。游戲企業通過“游戲+”模式延展產業生態邊界,拓展社會責任履行途徑,助力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
面對當前的國內游戲市場以及海外市場,張毅君認為,游戲企業要深入挖掘游戲優質潛能,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游戲技術潛能,拓展出新的價值邊界;深入挖掘游戲公益潛能,補充進新的責任內涵。
本次論壇上,《2022-2023游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式發布,對游戲行業的社會共治提出相關建議,其中提到,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做好風險預警及預案處置;媒體為游戲企業構建客觀理性的輿論環境;家校聯動共筑未成年防沉迷“保護墻”。
有觀點認為,游戲作為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傳統文化數字化”和“非遺文化數字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對此,世紀華通副總裁、盛趣游戲黨委書記郭臻表示,文化是游戲企業的創作基石和靈感寶庫。企業在汲取文化內涵的同時,應當始終對文化報以敬畏之心,用真誠、細致的態度講好中國故事。游戲企業正在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探索游戲的外延價值,形成“游戲賦能”。
三七互娛集團副總裁、總編輯王彥恭認為,要講好中國故事,要理清對誰說、說什么、怎么說這三個邏輯:首先要明確傳播受眾,擴大中國故事影響力;其次要明確傳播的內容,通過有吸引力的內容,抓住用戶的“胃”;第三要用好融合思維,創新表達,提升中國故事表現力。
“在數字時代,游戲除了娛樂價值之外,文化傳播的價值也日益凸顯。游戲作為新型的文化載體,可以激發人們對于文化的探索和興趣,互動式的體驗方式還可以促進文化多元化,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文化的表達形式。”游族網絡CMO吳西表示。
圍繞“科技創新 賦能文化傳播”這一話題,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師李云鵬提到,目前市場上有以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核心敘事的游戲作品,也有取材于當代普通生活的游戲。“‘選材要嚴,開掘要深’,游戲和數字媒介應當可以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文化內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