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張雨晨):4000多千年前的黃土高原,河流奔騰、森林郁蔥、一片生機,石峁先祖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宏大的都城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今天,隨著一系列發(fā)掘和研究的有序展開,石峁“石破天驚”,它的面貌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7月13日,來自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緬甸、墨西哥、尼加拉瓜、泰國、突尼斯、越南等國的十余名博主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學生走進位于榆林神木的石峁遺址,來到這個藏著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宏偉浩大的城址“做客”。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不斷爬升,鋼架結構下玻璃遮罩蓋著的褐色石塊堆壘出的高大城垣愈發(fā)清晰地出現在眼前,這便是石峁遺址東城門遺址。“這邊是壁畫出土點,歷經4000多年,這些壁畫依然鮮艷……”在講解員的介紹中,“打卡中國——你好,陜西!”參訪團一行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明前夜”是什么樣的,并且通過觀看紀錄片加深對石峁文明的理解。
根據考證,石峁古城始建于距今約4300年,廢棄于距今約3800年,延續(xù)長達500年,被譽為本世紀中國最為重要的史前考古發(fā)現之一。在這個規(guī)劃精妙、氣勢恢宏的石筑城址中,曾經生活著一個擁有極大智慧的族群,加快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
石峁遺址是截至目前我國發(fā)現的最大的史前城址,十多年來,石峁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城門遺跡、宮殿區(qū)被逐一揭示,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越來越多的實物證據。2020年底,國外《考古》雜志評選出此前10年的“世界十大重要考古發(fā)現”,石峁遺址入選;同時,石峁遺址入選了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名錄。
“在這里,我看到了壁畫和玉器出土的地方,這都代表著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了很先進的文明。之后在影院里觀看了一部關于石峁的影片,讓我對這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來自突尼斯的阿斯瑪分享了她的參觀感受,她表示,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從千百年前留存下來的遺跡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為文化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影響。“這些歷史遺跡是記錄文化的最好證明,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們!”阿斯瑪說。
讓文物“說話”,借考古“通今”。在社會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石峁時期已經邁出了中國起源的腳步,留下了史詩般的文明印跡。石峁如何“石破天驚”?想必這些遺跡和出土文物已經給出了最直觀的答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