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郎朗 余翌) “長沙空氣真甜。”
6月25號還身著風衣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下游走,兩天后,一身休閑裝扮的胡兵被網友偶遇出現在長沙機場。
“胡兵是去錄制披荊斬棘嗎?”社媒賬號IP定位在湖南,很難不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畢竟早在這檔節目錄制第一季之前,他就是呼聲最高的藝人之一。甚至有人說,胡兵本人就是《披荊斬棘》的成團標準。
——唱歌收放自如,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幾十年如一日自律的顏值和身材,以及永遠在線的審美和時尚品味。
幾乎在每個領域,他都有得體的成績,而所有的身份角色中,時尚名模是最具記憶點的那個。行走在時尚前沿三十年,從模特到連續八年擔任倫敦時裝周大使,時尚,激蕩在新與舊的潮頭,胡兵和他“經典得體”的時尚理念自成一派。
時尚,要經得起時間考驗
陽臺外,泰晤士河穿城而過,掩映著倫敦的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
22年時間的蕩滌,并沒有讓那件2001年購置的灰色條紋外套遜色;內搭2023年的淡粉色襯衫,胡兵身上的這套搭配讓網友覺得“低調且優雅”。
“在我看來,時尚沒有邊界與時代的明確劃分。”衣柜里,很多衣服已經陪伴了他二三十年,它們無一例外都具備面料考究、剪裁利落、版型高級得體等特點。
雖然他覺得時尚≠大牌,不過,相比于簡單追逐一時的潮流而買很多“次拋”的衣服,胡兵更看中服裝的品質,更愿意思考所購買的衣服是否能留10年以上、能出席的場合是否超過4個,能否利用有限的預算來讓氣質更優越。
這或許和母親的言傳身教有關:“我母親過去一直跟我說,不要買一堆很便宜的衣服好像撿了便宜似的,太便宜的得不到重視,買幾十件便宜貨還不如買一件得體的。”
這種得體,不僅指一件衣服,也是胡兵面對潮流的態度。
面對千禧年曾流行的“Y2K風”“多巴胺穿搭”兜兜轉轉20年再次回潮。胡兵覺得“只要讓自己覺得舒服,能表達出個性與風格,并且不影響他人的時尚都是值得推崇的。”
而對他本人來說,30年的時尚經驗,他早已形成自己的審美和風格。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尋找新的景致,而在于新的目光。”
胡兵很享受這種過程:“我已經有能力去創造不同的風格,我自己已經成為品牌,沒必要再去看別人。”
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
出發時裝周時,胡兵跟大家分享過試裝過程。
不同的配飾放在不同的桌子,多到像小山一樣。他拿著一大把經過篩選的、不同顏色和款式的皮帶,一條條適配身上的穿搭:“這條(皮帶)是合適的,但是鞋要配得很考究……我喜歡這個設計……”像雕塑家一點點調整手中的塑像,一整天試裝,400多件衣服,最終挑選并搭配出28個look。
不過,就像網友說的,比穿搭更好看的,或許是胡兵本人。
深邃立體的五官,一米八九的身高,80公斤左右的體重,還有當下最流行的寬肩窄腰的“雙開門冰箱”身材——“根本看不出胡兵已經五十多歲了”網友說。
為了時裝周20天的行程,胡兵提前兩個月開始嚴格執行減脂計劃,穿著棉襖跑步、健身,幾乎沒什么調味料的西藍花、雞胸肉、水煮蝦、牛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用網友的話來說,“三頓吃得還沒我一頓多。”
每天和網友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時,他還會搭配不同的餐盤、餐墊,簡單的減脂餐也極具儀式感。
距離出發時裝周2天時,離目標體重還差一點點,他在跑步機上不肯下去:“沒有瘦到就繼續跑,瘦到了就OK。”最終,胡兵成功減重14斤。
對他來說,時尚,跟衣服包包有關系,但不是最重要的。“時尚是對身邊事物發生變化的敏銳的感覺,不僅可以展現衣著穿搭品位,也可以突出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信。”
比如在環保意識流行的當下,開電動汽車、采用環保的出行方式就是一種時尚。服裝品牌和設計師也追求“環保時尚”,希望衣服穿得久、材料可降解,這既是對服飾的創新,也是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革新。
“我覺得時尚是一種革新、一種變革,不斷地進步、前進也是一種時尚的精神。”時尚是變化、流動的;而保持著革新的精神,保持著自己的思考,于變化中堅持自己的風格,則是胡兵從過去到現在始終堅持的事情。
得體,是一種人生態度
從皮爾·卡丹把時尚帶進中國,到如今中國的設計師、模特在國際上大放異彩。中國時尚30年的進步,胡兵都沒有缺席。
有別于米蘭、巴黎的時裝周,倫敦時裝周傾向于給更多的年輕設計師和新興品牌提供機遇。從2015年開始,胡兵一直在這個平臺上盡力扶持尚未被發掘好作品和設計師,尤其是來自亞洲的年輕設計師。
連續8年擔任倫敦時裝周大使的他,早已不僅僅只是模特,更是挖掘和幫助青年設計師的提攜者。比如這次他用嚴苛的方式減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青年設計師:“年輕設計師的剪版都很瘦,我一定要穿上他們的衣服才能幫到忙,所以要保持很瘦的身形。”
他將行程中盡可能多的時間安排給選定品牌的秀場,去看秀、自己走秀,還通過各種渠道幫設計師宣傳,力求“得體”地完成作為大使的職責。
30多年的時尚觀察,胡兵覺得,流行的趨勢已經在東方了,很多品牌的設計都包含東方元素,過分強調反而會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作為大國的藝人,得體是很重要的。應該讓別人看到中國人審美的改變,或者看到我們現在的審美高度。”
——這也是他對年輕設計師們的忠告,這種得體,還包括本土設計師和品牌追求“國際化”時的姿態:“不要覺得自己在時裝周留了一張照片,或者到巴黎、米蘭時裝周轉了一圈就是國際化了。這種想法不要有。”他一直認為,在哪里都可以成為國際化的品牌,歸根到底,“還是要把衣服做好。”
回顧職業生涯,在賽艇運動員、模特、歌手、演員、直播等所有身份中,胡兵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還是模特。
但他每次轉變都足夠精彩,更足夠得體,接下來,他會怎樣“披荊斬棘”,令人期待。(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