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楊陽執導,周迅(飾林闞)、劉奕君(飾成功)、林允(飾趙尋)領銜主演,鐘楚曦(飾晏明)特別出演,陳數(飾辛路)特別主演,穎兒(飾米芒)特邀出演,董潔(飾李怡)特邀主演的時代洞察話題劇《不完美受害人》正在熱播,關于“不完美”引發的話題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用精巧的敘事將故事看點、復雜人性和社會現實等進行表達。劇集開篇便以一起侵害案設置懸念,趙尋與成功身陷權力不對等的案件旋渦,將社會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問題探討推至大眾面前。劇集在人物關系設置上精心編排,以成功為原點將職場員工趙尋、律師林闞、妻子辛路、女高管李怡、警察晏明、家暴受害者米芒等不同身份地位的女性人物串聯交織,互相映射。
每個人物因成功產生連接的同時也擁有自己的故事,在各自邏輯的支撐下推動劇情發展。趙尋與林闞、晏明與趙尋、晏明與林闞、成功與辛路、成功與李怡、辛路與李怡、林闞與米芒……復雜紛亂的人物關系拉滿了劇情的敘事張力。

此外,演員的表演也賦予人物生命力,讓人物鮮活的同時也讓劇情更有力量。周迅將律師的職業感表現到位,人物沉穩內斂的同時又敏感細膩;林允一改往日角色形象,將趙尋的膽怯、矛盾、無力、委屈等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活動通過眼神和肢體細節進行了很好地詮釋,讓人物符合“不完美”的設定;董潔、陳數將女強人的氣場、干練、職業拿捏妥當;鐘楚曦則將刑偵警察的一身正氣、追求正義的信念感展現出來。作為劇中的男主,劉奕君的表演可圈可點,成功男性的體面、面對挫折的脆弱、男人的自信感與包裹著溫柔“糖衣”的精神霸凌表現得自然流暢,為整部劇的敘事增添了堅實的根基。

該劇由楊陽執導,將細膩的人物情感內核進行了可視化的呈現。通過閃回敘事描述人物行動心理,同時用慢鏡頭、特寫鏡頭等鏡頭語言放大人物主觀感受,讓觀眾與人物產生共情效應,走近人性的鏡像。
在主創團隊力爭“完美”的創作下,劇情完成了對“不完美”故事的敘事表達,也通過劇集人物“不完美”的人性塑造,使得劇集對社會問題的展現和探討更具現實性。
“不完美”是這部劇的核心,“不完美”的人物造就了“不完美”的故事,而產生“不完美受害人”的重要原因是權力不對等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壓迫以及人性的懦弱、貪婪所導致的不敢發聲。
林闞是一名法學院學生,畢業后是一名成功的律師,在其求學階段遭遇名望教授的校園侵害,手握法律武器卻依然無法保護自己,成為權力不對等關系中的受害人。面對同樣因權力不對等而受侵害的趙尋,雖然共情卻因是成功代理律師的身份必須為身在權力高位的成功洗脫罪名。林闞的不發聲除了“熄滅”趙尋的發聲之外,也包括對自身受害事件的緘默。而涉世未深的趙尋,面對老板的追求,無法探清內心的真實想法,逃避、躲閃、不敢說“不”,甚至在被侵害后依然不敢說“不”,最終成為“不完美的受害人”而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不完美受害人》通過趙尋、成功和林闞三條人物主線完成對“施害人”“受害人”的人性及社會性剖析。趙尋作為受害人努力發聲尋求公道,完成對自我內心的找尋,明晰內心的真相。成功則因趙尋的“零拒絕”“不清楚”的態度,在施害的同時也成為受害人,名譽掃地、事業被毀、牢獄之災,無論是身心層面還是社會屬性層面都同樣遭受打擊。而林闞成為趙尋與成功的彌合者,洞察著成功權力的壓迫,也俯瞰著趙尋“曖昧不清”帶來的侵害,最終映射到自身受傷的經歷,努力直面內心的真相。
而劇集并沒有停留在受害人不敢發聲的層面,而是更進一步去探討不敢發聲的深層原因。在趙尋案件的偵查過程中,真相如抽絲剝繭般慢慢浮現,以刑偵警察延強為代表,對趙尋受迫害過程中沒有一次發聲說“不”發出強力質問,一方面是質問,另一方面也是警示,警示人們面對強權方的侵害時要勇于說“不”。而晏明則透過權力不平等的關系察覺受害人所面對的壓迫,“當權力關系作用時,處于弱勢一方的女性,她忌憚的不只是對方的身體力量還有社會對她名譽、貞操嚴苛的道德審查,以及強者手中的權力能夠操縱她的一切方面,職場升遷、人際關系、戀愛婚姻,受害人不敢反抗 不敢拒絕,不是被有形的力量束縛而是困于無形卻無處不在的權力。”
當被害發生時,女性背負的心理創傷與社會壓力成為扼住其發聲的“原罪”,這也是趙尋認清自己內心,敢于將真相公之于眾的可貴之處。正如晏明所說,“最大的意義不僅是告贏,是勝訴,更是站出來發聲,讓受害人有機會講出自己被侵害的經歷,不被評判,有人相信,彼此支持,即使法律缺席,正義沒有站在他們那一邊。”

劇集通過趙尋與林闞的互相映射,將“不完美受害人”面對侵害時“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性狀態呈現出來。林闞最終也做到了直面真相,替趙尋辯護也為自己勇敢發聲,“是因為怕得罪權力、從而使自己遭致更大的傷害;是因為畏懼,所以懦弱;是因為懦弱,所以屈從。當也只有當受害人了解在被侵害時自己究竟在怕什么,當受害人樹立起一種憑自己勤奮努力就能成功、無需以被傷害來換取的強大信念后,她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侵害、勇敢地說不。”
正是對真相的堅守,對正義的追尋,對侵害勇敢說“不”的呼吁,讓這部劇具有更深的社會現實意義。面對侵害,受害人要勇于舉起法律武器追究對方的侵權責任,良好的社會氛圍需要一次次的勇敢維權來推動。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完善,尤其在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的,對受害人的保護又進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違背他人意愿,以語言、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劇中,《民法典》的實施也成為推動趙尋案件走向勝利的重要助力,同時也為其他受害人提供了啟示,對于像趙尋這類案件的判決從此有法可依。

除法律維權外,也應創造良好的維權社會支持體系以及輿論環境,讓受害人不必擔心因維權而被污名化。同時,用人單位要創建安全、健康、平等的工作環境,切實保障員工的切身權益不被侵害。
劇中林闞發出內心獨白,“一個女性要走過多少彎路,踩過多少彎路上的荊棘才肯這樣血淋淋的剖開自己,照見自己,坦誠她的一切軟弱和貪婪。”如果所有的“不完美受害人”都能直面內心的真相,面對侵害行為勇敢說“不”,那么這部劇就真的是成功了。(文/楊瑩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