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立足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現代文明,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面系統深入闡述,在我們黨文化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傳承發展,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而是文脈賡續延綿、民族性格塑造、國家團結統一的大事。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其世代傳承的密碼是什么,其生機勃勃的原因在哪里?只有尋到了根源,找到了關鍵,才更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化傳承發展需要守正創新。為何要“守正”?是因為中華文明中蘊藏著豐富的智慧和寶藏,是因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曾被歷史湮沒,時至今日依然能夠指導實踐、熠熠閃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這些特性具有極為明顯的優勢,決定了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要做好“守”的文章,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尋找力量。
守正,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延續傳統的智慧和精髓。在此基礎上,還要與時俱進,更要勇于創新。只有這樣,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兩個結合”:“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是閃耀真理光芒的重大論斷。在守正創新的道路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文化問題、推動文化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貴資源自覺運用于黨的理論創新,一方面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將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的來源,蘊藏著中華民族開拓前行的密碼。在知道需要守正創新的同時,回答好如何守正創新的問題,用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賡續中華文明,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實踐豐富中華文明,傳統文化將被賦予新的生命,也將在新時代煥發出燦爛光彩。
中華五千年文明,既是中華民族積累和儲存的文化養分、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深層指引。傳承中華文脈,堅持守正創新,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我們將在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創造屬于中華民族新的榮光!(高永維)
來源:廣西新聞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