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已過
天氣依然炎熱
不少蚊蟲繼續四處出擊
作為蚊媒傳染病的“一哥”
登革熱
近期被頻頻提及

這種“花臂”蚊子叫伊蚊
能通過叮咬傳播登革熱
據說感染的人發起病來
比斷骨都痛
疾控專家表示
我國目前處于登革熱流行季

據福建衛生報報道,9月1日福建一家醫院門診接診了一對60多歲的夫妻。
妻子已發熱5天,持續高熱,伴肌肉酸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明顯,就醫當天四肢有紅色1-2mm出血性丘疹,登革熱抗原檢測為陽性。
丈夫當天也感覺有點低燒,順便也抽血檢查,結果也為陽性。夫妻倆近期無外出旅居史。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熱的流行有一定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8~10月份。在我國主要流行于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及浙江等南方地區。

登革熱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
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體內經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
當人被感染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經5-8天的潛伏期后發病,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關節痛,并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發病后3-6天有皮疹出現,嚴重者會出現皮膚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嘔血、黑便、腦出血等,病情嚴重惡化可造成死亡。

專家提醒:可通過四個癥狀進行判斷
熱:就是指突然高熱,一兩天內體溫升高到39℃~40℃。
痛:就是指感到頭痛、眼眶痛、肌肉與骨關節痛,全身乏力。
紅:是指可能出現面、頸、胸部以及四肢的皮膚發紅。
疹: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我國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潛伏期一般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發?。ǚQ為隱性感染者)。能傳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國分布廣泛,病毒輸入后可快速傳播擴散。
如果出現相關癥狀,而且在自己生活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范圍內有登革熱發生,又或者近期去過登革熱流行區,就應考慮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病毒,這時就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醫,并采取防蚊隔離,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

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注冊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
目前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對癥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記住!最好的方法就是防蚊!!
如確需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行前可做好防蚊蟲叮咬準備。如準備防蚊液、花露水、蚊香、電蚊拍、滅蚊燈、蚊帳、高效低毒滅蚊藥等。

在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應穿長袖衣褲,盡量選擇淺色;外出使用蚊蟲驅避劑等驅蚊產品,避免前往陰暗潮濕處,盡量避免被蚊蟲叮咬。
選擇清潔、干燥的住所,并在住所安裝紗門、紗窗。出門前可以在房間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等。即使是酒店,也要注意室內滅蚊。
綜合:湖北發布 健康湖北 人民網科普
來源:襄陽幫女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