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海口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獲悉,近期海口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呈上升趨勢。案件以刷單返利、消除不良記錄、虛假服務類為主,波及年齡段從14歲至67歲不等。
警方發布一批典型電詐案例
提醒群眾謹防受騙
案例一:參與刷單返利被騙2.5萬元
8月26日
陳某在秀英區長流鎮玩手機時
收到了陌生人的QQ好友申請
同意申請后
陳某收到對方發來
“兼職刷單” 的招聘信息
以為真的能賺快錢
陳某先下載了對方發送來的
一款名為“1PC”的APP
抱著一試心態開始充值操作
首單返利的金額
讓陳某嘗到了甜頭
他開始加大投入
而當陳某想將平臺上的收益提現時
對方以其操作失誤
導致賬戶資金被凍結為由
讓其向陌生銀行賬戶轉賬
轉完一筆
對方又以各種理由讓其繼續轉賬
陳某意識到被騙
此時共計被騙2.5萬元
該案易受騙群體: 務工人員、無業人員
作案手法: 騙子在社交網絡上添加受害人,向其介紹刷單兼職。受害人嘗到甜頭后被誘導加大投入,騙子再以操作失誤資金被凍結為由,要求其不斷轉賬,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網上刷單本就違法。切勿掃描、點擊陌生人發送的二維碼或網址鏈接。兼職刷單、先充值轉賬做任務后返利的都是詐騙。刷單詐騙多種多樣,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
案例二:網絡交友送禮被騙17萬元
8月27日
周某(男)在秀英區書場村
翻看手機資訊時
發現一則網絡交友廣告
下載了名為“佳練”APP的軟件
他登錄后
隨即收到一條好友申請信息
經過短暫的交流
周某自以為與對方確立了戀愛關系
便在APP上充值
向對方贈送禮物
對方答應周某
直接向自己轉賬
二人便可線下約見
后來連續幾次
對方都要求周某充值贈送禮物
并表示將與其私下見面
進行“私密交流”
幾次三番過后
在與雙方始終未得一見的情況下
周某終于不再相信
對方將其拉黑
而此時已共計被騙17萬元
該案易受騙群體: 單身男性、學生
作案手法: 騙子通過交友軟件結識受害人,誘惑對方確認戀愛關系,隨后謊稱轉賬充值刷禮物可以私下見面,要求受害人不斷充值轉賬,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網絡交友需謹慎,在沒有確定對方真實身份前,不要與對方發生金錢上的往來,提高警惕。素未謀面的網戀對象提出的網上投資轉賬、預付款、充值贈送禮物等都是詐騙!
案例三:被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近3萬元
8月28日
林某在瓊山區椰海大道
接到一通陌生來電(00606725****)
對方自稱是某公安局的民警
稱林某名下的銀行卡
涉及一起涉黑洗錢案
需其提供個人信息
以便配合調查
對方威脅稱
若不配合便抓林某坐牢
林某被嚇到了
按對方指引
先將名下銀行賬戶中的
定期存款轉為了活期
接著按要求向陌生銀行賬戶轉賬
又向對方發送了轉賬驗證碼
……
很快,林某接到了
96110來電預警
才意識被騙
共計被騙29999元
該案易受騙群體: 公司職員、事業單位人員
作案手法: 騙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員,以受害人名下的銀行卡、社保卡、醫保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并發送虛假“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文書,使受害人陷入恐懼,再讓受害人進行資金清查或者將錢轉入公檢法指定安全賬戶以自證清白,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公檢法機關作為執法部門,是不會使用撥打電話的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銀行卡洗錢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的,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相互轉接電話。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要求將個人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對資金進行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謹防上當受騙。
記者:李波
來源:南國都市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