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9月7日(衛婧、吳昊元)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開展以來,不少地方聚焦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辦事的“急難愁盼”,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政務服務適老化、無障礙水平,讓“數字紅利”惠及到更多群體,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申請到批準,動動手指幾十秒辦妥
“尊敬的吳明志老人,您已達到享受尊老金的年齡,本月尊老金已發放到您的社保卡銀行賬號,請注意查收。”前不久,家住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的80歲老人吳明志收到了這樣一條提示短信,“坐在家就拿到了這筆錢,打心眼兒里感到溫暖。”
“雙十百千”工程開展期間,江蘇省徐州市等地有辦事群眾反映,鎮里80周歲老年人申報尊老金必須到戶籍所在地申報,非常不方便。一些地方雖然在政務服務APP上推出了在線申領尊老金服務,方便老年人或其家人掌上辦理,但有群眾反饋在線上操作時會出現人臉識別卡頓、數據顯示錯誤等問題,系統穩定性和用戶體驗感較差。
為解決這一問題,徐州市成立堵點紓解專班,全面排查申報業務流程,開發AI智能審批支撐系統,提高數據共享、智能審批性能,同時優化辦理模式、簡化申請流程,讓服務能夠自動精準匹配到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真正實現“免申即享”“秒報秒批”。截至8月底,徐州市在“蘇服辦”APP上推出的“尊老金申領一件事”服務辦件量達到近3萬件。
一個小服務從“能用”變成“好用”,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曾經需要一個月的審批流程,現在只需要幾十秒鐘就搞定了。老百姓辦事省了時間和成本,享受到了數字化改革帶來的新紅利。”
服務送上門,把“煩心事”辦成“暖心事”
在各地集中向社會征集到的1554項具體辦事堵點清單里,有不少地方群眾反映,殘疾人在辦理相關證件、進行傷殘鑒定、開具困難證明、申請補貼援助等時,因為行動不便往往會遇到一些辦不了、辦得慢的“煩心事”。
針對這些問題,河北省集中發力,打通殘疾人證申請、鑒定、審批、公示以及補貼申領的各個環節,讓殘疾人在手機上或家門口便可完成證件辦理和補貼申領。青海省在各級殘聯部門設立殘疾人專職委員,由專職委員送證上門,開展殘疾人鑒定上門服務,提供零距離“綠色通道”,讓辦事人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與此同時,不少地方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優化特殊群眾網上辦事體驗。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大豐街道王家橋社區的鐘先生兩年前因車禍導致四級殘疾,其家屬在社區殘疾人聯絡員的幫助下,通過當地政務服務平臺不到半個月時間便重新申辦了殘疾人證。
“殘情鑒定有醫生上門來做,我們不用出門就把殘疾人證重新辦了,還可以在網上直接申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長期照護險、醫保和輔器適配服務,真的很方便。”鐘先生家屬點贊稱。
跨越“數字鴻溝”,讓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近日,為持續鞏固“雙十百千”工程實踐成果,固化經驗做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立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常態化工作機制的意見》,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形成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的長效機制,通過解決一個訴求,帶動破解一類問題、優化一類服務、實現一體受益。
據了解,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積極推動相關服務領域數字技術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跨越“數字鴻溝”,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此次開展“雙十百千”工程發現,在政務服務領域,部分地區政務服務平臺界面文字小、交互復雜、驗證碼操作困難、提示不明確、讀屏軟件不好用等功能問題仍有待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老年人、殘疾人辦事體驗。
為進一步破解這一類問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啟動編制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適老化及無障礙工程標準,明確具體要求,同時組織相關單位按照國家標準,對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開展集中檢測及整改提升工作,推動優化各級政務服務平臺的涉老、助殘辦事服務,完善線上線下無障礙服務渠道,讓特殊群體辦事更省心、更暖心。
來源:新華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