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遺囑”這件
似乎只在老年時才會考慮的問題
為何年輕人會參與其中呢?
侯先生今年25歲
目前在上海某大學就讀

因為姥姥最近病重
所以想咨詢遺囑
而在詳細詢問之后
自己也有了訂立遺囑的想法
侯先生說“我其實沒太多錢
其實也就是1-2萬左右
我寫的是我的遺產以財產形式分配
比如銀行卡、不動產、現在還有電子賬號”

侯先生表示自己的父母雖然很開明
但對這件事還是反對的
身邊的朋友剛一聽說
也以為自己出了什么事
“我跟我哥們說了之后
有兩個的想法也是
首先考慮到我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但跟他們分享這件事之后
他們也能理解我”

但侯先生認為訂立遺囑
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件好事
希望能改變身邊人的看法

今年年初,中華遺囑庫發布《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對25萬份遺囑進行大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未婚不婚者立遺囑人數攀升,六年間總遺囑量翻了12倍;30-39歲立遺囑人數約占三成;“80后”所立遺囑中以房產為主。
根據數據顯示,“防止財產下落不明”是30歲以下立遺囑人群主要考慮的風險;“避免財產下落不明”和“照顧家人”是30-39歲人群立遺囑主要的考慮因素;對于50-59歲的遺囑人而言,“子女的婚姻風險”則成為其首要考慮的因素。
此前報道
早在2019年底,
上海一名90后女孩立遺囑的事情
也迅速成為微博熱點。
她不僅選擇
在正青春的年紀立下遺囑,
更是在遺囑中
把自己的房產留給最要好的閨蜜。

這位立遺囑的女孩出生于1992年,是上海某醫院的ICU女護士。因和父親發生爭執搬離家庭,她住進了女同事的家里,兩人成了親密無間的閨蜜。
因為在醫院看到了太多生離死別,女孩決定通過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把自己的一套房產留給閨蜜。除了相信閨蜜外,這名女孩也希望自己如果發生意外,她的閨蜜可以抽空幫忙照看她的父母。對于女孩的舉動,一些80后90后表示理解。
在很多人看來,遺囑是臨終前對身故后財產等事務的交代,年紀輕輕還不到30歲就立下遺囑,早嗎?很多人對此產生疑問。
“遺囑能給我一份踏實 ”
1993年出生的湯宇(化名)是一位年輕的金融行業從業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中華遺囑庫,“原來訂立遺囑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了解了訂立遺囑的基本流程和內容之后,湯宇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思考。
金融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湯宇對風險一直存有敬畏之心,“每次聽說有年輕人猝死,每次坐飛機產生劇烈顛簸的時候,我心里都會咯噔咯噔的。”

“我得讓我媽有個保障”
在目前已經訂立遺囑的236位“90后”中,占比較大的人群是單親家庭的年輕人。1990年出生的陳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今年上半年,她在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登記中心訂立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遺囑中,她名下所有的房產和財產的繼承人,都是她的母親。
在陳晨16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選擇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父親與母女倆的關系并不好,甚至長時間不提供生活費和學費,這讓陳晨和母親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到后來,陳晨和母親幾乎跟父親斷了聯系。直到陳晨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母女倆的生活才漸漸好轉,而母親將家里絕大部分房產和存款,都放在了陳晨名下。
一開始,陳晨對財產放在自己名下這件事并沒有多想,直到她聽說朋友家發生的一件事,她才突然意識到,她需要去訂立個遺囑。
陳晨說,這位朋友也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父親同樣長期缺失,朋友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一次車禍意外,這位朋友突然離世,因為事先沒有訂立遺囑,按照繼承法的規定,他的財產是要按照順位繼承的,于是他的父親突然出現,前來爭搶他名下的財產。“我絕不能讓我媽媽也陷入這樣的麻煩,我的財產必須都是她的。”于是,陳晨決定去訂立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
現在的陳晨有一位即將談婚論嫁的男朋友,但她訂立的這份遺囑當中,只明確要將她婚前的個人財產留給媽媽。“我們兩個已經達成了一致,他也尊重我的做法。”陳晨說,反而是媽媽到現在都還不太接受訂立遺囑的事情。“我跟我媽說,我去訂立遺囑了,我媽說,寫這干嘛呀,多晦氣呀。”不管母親是否理解,陳晨現在能夠更踏實地面對未來的生活了。
“不把微信支付寶寫進去,
我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取”
在“無錢包”時代,出門基本不用帶現金,無論是購物還是坐車,支付寶、微信隨手一刷就完成了;在網絡游戲當中,賬號、服飾、裝備、皮膚等虛擬財產價值不菲,也早被年輕人認定為財產之一了。
1994年出生的凌玲(化名)就屬于“無錢包”一族,今年5月,凌玲訂立了屬于自己的遺囑。凌玲說,選擇訂立遺囑是在一個非常冷靜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在自己身故后,為父母留下一個保障。
絕大多數人認為,財產是握在手里的真金白銀,比如房產、股票、現金存款。在訂立遺囑之初,凌玲也不知道支付寶、微信這些虛擬賬號可以作為財產的一部分。
“我支付寶里有十幾萬塊錢,銀行卡里存的錢才只有幾千塊。這些虛擬財產不少都需要指紋或人臉識別才能打開,萬一我出現意外,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不把微信支付寶寫進去,我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取。”在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的解釋下,凌玲了解虛擬財產是可以寫入遺囑的,于是她將微信、支付寶的賬號和密碼一并寫進了自己的遺囑里。
事實上,
對于遺囑這件事,
大家的看法還是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
“年紀輕輕立遺囑很不吉利”;
也有人覺得
“提前做好規劃挺好的”、
“學習面對死亡,可以更好地活”。

對此一事,你怎么看?
留言說說吧!
綜合自:申江服務導報、新聞晨報·021視頻、上觀新聞、齊魯晚報、澎湃新聞、網友評論等
來源:浙江FM996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