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青島9月9日電(記者馬邦杰)中國U15男足國家隊主教練中村雅昭三個月前從日本來到中國時,驚訝地發現中國有不少優秀的足球苗子。他說:“我和很多日本教練都認定中國足球后備人才不足。事實并非如此。”
確保未來的競爭力
中國U15男足國家隊薈萃這一年齡段的優秀選手。在東亞足聯U15男足錦標賽中國隊面對韓國和日本隊的比賽前,中國隊教練組相信本隊球員的實力,鼓勵他們在比賽中勇敢進攻。

9月8日,東亞足聯U15男足錦標賽,中國隊在頒獎儀式上慶祝勝利。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孩子們用冠軍獎杯回報了教練組的信任,在8日的決賽通過點球大戰以4:2擊敗日本隊,此前的小組賽以1:1戰平韓國隊。
一位中國隊教練說,中國球員在本次錦標賽中碰到的日本和韓國球員,不少可能是他們整個足球職業生涯要一直面對的對手。中國孩子在比賽中證明自己并不遜色。當務之急是確保他們能夠持續地、穩定地提高,成年之后也能與日韓球員抗衡。
足球運動員的成長需經歷千錘百煉。高質量比賽是至關重要的錘煉手段。這是國際足球界的共識。

9月8日,東亞足聯U15男足錦標賽,中國隊球員在獲勝后慶祝。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中村雅昭表示,日本球員從小就能參加眾多高質量比賽,是日本足球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他說:“日本青少年每周都能參加高質量的足球比賽,他們能不斷積累經驗,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確定更高的目標。因此,他們一直在進步。”
與日本相比,中國青少年足球領域嚴重缺乏高質量的比賽,現狀堪憂。
優質比賽的價值
在備戰與韓國、日本隊的比賽時,中村雅昭提醒球員:一定要在比賽中提升節奏,加快攻防轉換。
節奏快、強度高,是中國隊員對這兩場比賽的最深感觸。隊長張洪福說:“與韓國隊的比賽一開始我們感覺不適應。國內比賽沒有這樣的節奏和強度。他們的節奏快,逼搶兇狠,我們需要更果斷地處理球,要比對手節奏更快。”

9月8日,中國隊球員姚俊宇(中)在比賽中帶球突破。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中場球員姚俊宇說,他在比賽中發現自己處理球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大幅壓縮。“他們給我的壓力比國內同年齡段的比賽大,所以,我們必須要踢得更簡練一些。”
激烈的比賽,迫使隊員動腦思考去應對壓力,去提升自我。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提升。
大賽中的心理壓力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切身感受到的。中國隊教練組認為,中國有的球員在比賽中出現失誤,是因為初次參加國際比賽,心理壓力太大,導致身體發緊,技術發揮失常。在與韓國、日本隊的比賽中,中國隊都創造出了單刀球的機會,但未能破門,他們技術失誤的背后也有心理層面的原因。
壓力既需球員自身克服,也需教練幫助。對陣韓國隊中場休息時,中國隊隊內氛圍有些凝重,球員顯得心事重重。中村雅昭小聲提醒神色嚴肅的教練組和工作人員“微笑”。大家的微笑驅散了凝重的氛圍,球員也隨之顯得輕松起來。
“我們賽前有些緊張,因為有種未知感,以前沒有和韓國隊碰過。”張洪福說,“通過這場比賽,我們了解了他們的打法、他們的重點球員,知道如何應對、如何尋找突破口。下次碰到他們,就不會緊張了。”

9月8日,中國隊球員楊黔東(右)在比賽中帶球突破。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在經歷與韓國隊激烈比拼的洗禮之后,中國隊在與日本隊的比賽中表現明顯提升,敢于放開手腳與對手打攻勢足球。“與韓國隊的比賽增強了我們的自信。對于日本隊我們覺得也沒什么可怕的。”一位球員說。
中村雅昭認為,球員參加大賽心理方面的收獲最為重要。他說:“比賽和訓練效果不同。訓練是在一種自由的、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進行的。高水平比賽強度高,節奏快,給球員帶來的壓力也大。心理有壓力,技術發揮就會受影響。心理抗壓能力提升了,技術也就能更多發揮出來。”
高質量比賽的巨大價值,在訓練中無法取得。有關專家認為,這支U15中國男足每年至少需踢15至20場高質量的比賽,才能持續成長,未來可與同年齡段的日韓球員抗衡。
優質比賽的缺失
張洪福和姚俊宇都是6年前開始接受較為專業的足球訓練,一個在恒大足校,一個在魯能足校。兩人一個是中后衛,一個是攻擊型中場,多次在比賽中直接對抗。
“過去六年,我們就和他們比賽了。”姚俊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姚俊宇此言反映了一個現實:國內U15年齡段球隊中,實力接近的,僅有恒大、魯能足校等寥寥幾支隊伍。他們之間的比賽質量較高。

9月8日,中國隊球員韓易恒(左)在比賽中與日本隊球員伏原俐空拼搶。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據記者了解,全國各地13歲以下即小學階段的比賽很多。某地方足協的青訓教練說,有的小學生一年要踢100多場比賽;比賽太多,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但13歲到16歲之間的球員能夠參加的比賽驟然減少,有質量的更少。比如對于U15這個年齡段的球員,一些地方就舉辦所謂的“錦標賽”或“聯賽”,為期大約一周,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球員辦理等級證書。比賽結束后,球員就無固定賽事參加,很多時間都在訓練。
為了解決青訓球員比賽較少的問題,中國足協希望能打造出如“太陽系”一般的全國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以下簡稱“中青賽”)是這個“太陽系”的核心。
中青賽為很多球隊提供了難得的比賽機會。南京雨花臺中學負責足球事務的體育老師吳偉說,他們球隊是南京冠軍,鮮有對手,缺乏高質量比賽一直是他們頭痛的問題。“我們每年需踢40場高質量比賽。中青賽有些比賽質量較高,但數量不夠。”

2022年8月17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山東泰山U15隊球員郝富博(左)與重慶鳳中U15隊球員羅洪在比賽中拼搶。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青賽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和一個擔憂。
根據賽制設計,中青賽分為預選賽和全國總決賽兩個階段。全國總決賽由聯賽賽事辦公室承擔,組織有序。預選賽由地方負責,這里存在隱患。一位地方足協工作人員說,各地預選賽組織情況好壞不一,有些為節省經費而有應付之嫌,賽事質量無法保證。這是一個亟待改正的問題。
有些地方組織者用心,比賽組織得有聲有色。中國足協一位負責青訓的工作人員說,重慶足協2021年創辦的重慶市足球青訓聯賽,正在成為一個地方精品賽事。比賽設U13、U14兩個年齡組,實行主客場雙循環賽制,由于多支球隊實力相當,彼此之間的比賽打得精彩激烈,對于球員的鍛煉價值很高。“我們需要各地有更多重慶青訓聯賽這樣的賽事。”這位工作人員說。
中青賽為不少球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參賽和成長的平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地普遍擔心中青賽賽制會有大的改動,更怕推倒重來。一位地方足協工作者說:“很多足球特色校和地方隊都是根據中青賽確定招生和建隊計劃。如果中青賽賽制大變或者停辦,牽一發而動全身,地方學校和球隊都得隨之而變,大量球員將受到影響。中青賽是中國足協協調各個方面苦心設計和組建起來的平臺,務必要保持穩定發展,千萬不要折騰了。折騰傷害的是孩子和中國足球的未來。”

2022年7月10日,在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浙江賽區)男子小學U11組比賽中,杭州濮家小學對陣浙江鴕鳥足球俱樂部。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穩定是質量的保證。隨著中青賽持續良性發展,賽事質量也將逐漸改善。這是一個長期工程。
中國U15男足國家隊的一位技術專家認為,為保證這支國家隊球員今后實力穩步提升,眼下之計是創造條件讓他們多參加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同時賽事組織者需努力調整中青賽等國內賽事,提升質量。這也需要長期的耐心。
來源:新華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