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來自土耳其的Ugur Kayan拍攝港中大(深圳)圖書館。
作為大灣區吸引國際科創資源、推進深港合作的重要平臺載體,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坐落于龍崗中部樞紐,核心區主要為深圳國際大學園及周邊區域26.29平方公里。目前,片區作為深圳市首批市級重點區域,匯聚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高校,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等3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等9個重點研究院以及各類科技創新平合42家。
“對于熱愛學術、渴求知識的人而言,這里簡直是天堂。”9月7日,來自土耳其的Joe Lee與其他7位攝影師隨光明網與龍崗區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外國攝影師走進深圳龍崗主題活動”來到深圳國際大學園,感受這片熱土上的傳承與創新、內涵與魅力。

圖為港中大(深圳)校方工作人員為調研團嘉賓講解學校情況。
從一片“荒蕪的草地和幾幢廢舊廠房”,發展為如今6所學院、7所書院的壯大美麗校園,港中大(深圳)海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萬名優秀學子來此求學,面向全球招聘引進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和各國院士在內的600余名優秀學者及研究人員。
“繁華之處必有誘惑,讀書做學問還是安靜一點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校校長徐揚生是我國著名空間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在2023年度入學典禮上回憶道,當初政府給了幾塊辦學用地以供選擇,最后他們把目光停留在了龍崗的一塊荒地上,這塊土地毗鄰當時已確定的大運會主場館,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離市區也有一定距離,很適合做學問。”
今年9月,港中大(深圳)迎來了世界各地的本科生、研究生3500余名,其中包括1434名內地本科生,在神仙湖畔開啟嶄新的學術旅程。

圖為來自英國的Jason Illidge拍攝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
根據《深圳市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未來將打造成大灣區綜合性國際科學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深港科教產研深度合作區和高水平深圳東部中心、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新客廳”。
作為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所在地,龍崗區聚焦“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鏈條,大力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校院企地協同創新,全力打造大灣區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融合發展示范區。(記者 李汶鍵 攝影 肖成)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