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育人也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它指的是利用各種文化形式或載體,將教育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氣氛中,潛移默化收到相應的教育。文化育人可以促進人的社會化,促進人從孤立、片面的狀態過渡到完整、自由的狀態,這是一個社會化與個人化統一的過程。大學在新時期的教育實踐中,就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方法,運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培育出一代能為國家立德、為人民服務的優秀青年。
文化育人的內涵與特征
高校文化育人理論蘊涵。文化育人本質上包括兩個基本因素:一是文化;二是育人的方式方法。歸根結底,就是要用怎樣的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大學中,以何種形式的文化培養人,是最基本的問題。大學文化育人的本質,就是要用我國的先進文化,來培養有能力承擔起國家振興的歷史責任的人才。把中國優秀文化與大學文化建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好的文化資源來滿足大學文化教育的需求,使大學文化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從而達到“以德為本”的目的。文化育人的重點在于“化”,文化具有無形性、滲透性、持久性、差異性、體驗性等特征,以其為載體、以其方式化人、育人,以其強大的文化之力,去啟發、感化被教育者,從而獲得被教育者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自覺。與理論說教和強制灌輸相比,文化育人更多的是一種主體間性式的育人方式,它著重于被教育對象在受到文化的影響時,可以形成一種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與行為自覺?!拔幕恕钡闹攸c在于“化”,其本質就是怎樣運用文化這一媒介,去對受教育者進行教化和培養。文化載體的使用是一種藝術,它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因此,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必須要有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方法和技巧。青少年的生活模式已有新的發展趨勢,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對青少年的培養模式進行多維檢討,并在穩定中尋求變化,以變應變。
高校文化育人的時代價值。大學文化教育的時代性是指大學文化教育所應有的效用。大學文化育人是否能夠達到時代發展所施加給它的要求,這是對大學文化育人是否具有價值的直接體現。大學文化育人是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在進行文化育人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時,要對這個育人主題進行清晰界定,才能產生更有意義的價值。文化對人的教化、熏陶、感染、塑造并不是一種在強迫的教育過程中,對教育對象進行的硬性灌輸,它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教育對象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者所教授的思想理論和道德要求,并對教育者所代表的價值理念、道德觀念進行認可和實踐。新時代大學文化育人是做好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價值導向作用,對大學中的年輕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培養、世界觀的培養和人生觀的培養。大學文化育人的價值導向是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以使學生群體的社會特性和價值特性的和諧發展為目標,使人的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最大化。
文化育人最終落實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發展進程中就是培育時代新人。總之,新時代的大學文化育人有著重大的戰略價值、實踐價值、個體價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高等教育的內涵化發展就是對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種科學響應。培養大學生的堅強文化自信,既是大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應以文化的繼承為己任,用文化的發展來促進大學的發展。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而大學文化是對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教育現代化的一種強有力的反應,它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高?!拔幕恕睉鹇园l展路徑
加強教育者隊伍建設,明確育人責任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承擔者和發起者,是依據一定社會教育要求對教育對象施加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影響群體或者個體。要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教師的職業倫理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職業準則和品德。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師道德問題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以教師道德為基礎,其可以在自己的文化教育的實踐中,起到引導的效果,從而使自己的教師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教師的言行不合,教師的道德敗壞,又會引起學生的抗拒,對教師的文化育人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在大學里,教師要有一個好的教師道德修養,教師要懂得“德”,要做到“德”,就能使學生學會“立德”,從而達到“樹人”的目的。大學的文化育人要求教師要真正擔負起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靈魂塑造人才的責任,用崇高的師德所蘊含的精神指引力量來指導每個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引導高校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信仰的基礎,堅定文化自信是文化育人的著力點,需要高校文化育人主體下一番功夫,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在新時代的大學文化育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堅定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要在實踐中尋找好的方法來進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大學文化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中,有個比喻叫“要給學生一碗水,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說,教育工作者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識,才能把所需要的知識灌輸到學生身上。大學文化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育人的主體,只要對自身傳承、習得的文化有著強烈的信心,就會用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來引導自己的行動,從而讓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理念得以內化,并利用豐富的文化載體將其傳遞給受教育的對象。大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這樣他們就能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養成一種被傳統文化影響的良好習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力量,是增強大學教師和學生的文化信心的原動力,也是增強大學教師和學生的文化信心的基礎。中華優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如果想要更好地實現“文化育人”,讓高校學生獲得更好的思想教育和專業學習,教育工作者要把這些知識的核心傳遞到更多的人身上,讓其們樹立起一種積極的、有價值的文化觀念,用這些觀念來加強他們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可和信念。
作者:陳海軍,博士,副教授;梁澤輝,碩士研究生;湖南工商大學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媒體語境下傳媒人才培養模式研究(HNJG-2021-0135)。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