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杰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敏
勞動力空閑、耕地撂荒、村莊空巢、產業空心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2022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聚焦“人、地、房、錢”等要素,探索創新“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模式,蹚出了一條以集成改革助推鄉村共富的新路徑。
“村里零零散散2800多畝地,通過減壟增田、歸并置換等方式,如今農田面積達3160畝。”西海岸新區大場鎮營樓村黨委書記趙記茂介紹,2022年7月,大場鎮黨委決定由營樓村黨支部領辦“共富田園土地合作社”,將村內土地集中整合,吸納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服務主體入社,配建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推行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通過土地整合,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
“閑下來”的農民該去哪兒就業?西海岸新區指導鎮駐地周邊的村黨組織牽頭組建“共富勞務合作社”等用工保障平臺,吸引有一技之長、有務工意愿的農民入社。“我們深挖大項目建設帶來的就業契機,綠化養護、衛生保潔、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優先考慮合作社社員。”共富勞務合作社副理事長李祥華表示。
針對村莊空巢現象,西海岸新區順應農民意愿,實施農房盤活改革,在大場鎮試點創辦“共富鄉舍宅基地合作社”,探索開展居住融合試點,鼓勵符合宅基地審批條件的村民在鎮駐地或中心村新建、翻建多層庭院式新型住宅,同時配建現代服務設施,致力于打造未來鄉村示范區。目前,“共富鄉舍宅基地合作社”已吸納社員259戶,有75戶社員提出融合居住建房申請。利用居住融合釋放出的宅基地資源,合作社又引進鄉村民宿、共富工坊等文旅項目12個,促進村集體、農民“雙增收”。
在充分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上,西海岸新區積極指導鄉村公共資源豐富、發展主觀能動性強的村黨組織牽頭領辦強村共富公司。其中,在大場鎮首創“國有企業+聯合總社”鎮級強村共富公司形式,將閑置資金或資產資源經營權入股,開展小型工程項目承接、公共服務等業務,按照“保底收益+超額分紅”方式,讓老百姓掙薪金、分股金、拿租金。
“‘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模式,實際上就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統領作用、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作用,以及強村共富公司對接市場的作用,為協同推進‘農地托管服務、農民就近就業、農房多元盤活、農村經濟融合’四項集成改革提供了載體平臺、注入了活力。”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組織部副部長宗武邦說。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