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柏林9月11日電(記者劉旸)難以想象,男籃世界杯新科冠軍德國隊的比賽,在德國國內只有最后一場決賽“勉為其難”地在電視上播出,其他場次只能在網上或者手機APP上收看。與德國足球比賽動輒不菲的直播收費不同,德國男籃的半決賽和決賽均可在線免費觀看。
德國男籃功勛戰將施羅德終于在歷史性全勝奪冠后,向“不公平、不對等”的德國籃球現狀“開炮”。

9月10日,德國隊球員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孟永民攝
“我本以為世界杯會在電視上直播,但是最終只有決賽。籃球是一項偉大的運動,我希望我們在過去兩年間的努力能夠得到尊重,希望每一場比賽都能在電視上看得到。10年前,我們有諾維茨基,但觀眾很少知道其他人,現在我們來到日本和菲律賓,所有人都認識我們。”施羅德說。
“當然,諾維茨基是最了不起的球員之一,他改變了德國籃球。我對他充滿敬意,2015年時能和他一起打球是我的榮幸。”施羅德說,“但我們實現了超越,締造更偉大的成就。”
當運動員畢其功于一役終于完成夢想時,也許會有沖動將心中“積怨”和盤托出。美國短跑名將萊爾斯前不久在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上完成男子100米和200米“雙料冠軍”壯舉后,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諷刺美職籃(NBA)總冠軍,怎么能被稱為“世界冠軍”呢?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美國是田徑大國,田徑運動員仍對自身處境感到不滿,因為天平的另一端是炙手可熱的職業籃球。同理,籃球在德國幾乎不可能獲得與足球“平起平坐”的地位。
足球是德國第一大運動,也許籃球可以進入前三或前五,但不夸張地說,無論從社會關注度還是市場價值,德國從第二到第十的運動項目加在一起也不及足球。
眼前最明顯的例子是,即便德國男籃首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也無法搶到體育版頭條。德國很多體育媒體依然將男足國家隊主帥弗利克“下課”的新聞置頂推送。

9月10日,德國隊球員丹尼斯·施羅德(右)在比賽中上籃。新華社記者吳壯攝
回到施羅德抱怨的電視轉播問題。德國隊在男籃世界杯的全部比賽,在德國國內的版權方是德國電信。公司此前稱,已經做好準備將版權售予電視臺,但事實上沒有賣出去。德國電視一臺、德國電視二臺、盧森堡廣播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均未購買版權。
去年籃球歐錦賽期間,盧森堡廣播電視臺從四分之一決賽階段后直播了三場比賽。但今年男籃世界杯期間,直到半決賽階段,仍未有電視臺直播。如果不是因為德國隊打入決賽,怕是連德國電視二臺也未必會在最后階段宣布直播決賽。
一次創造歷史的高光時刻,被媒體如此“淡化處理”,難怪施羅德賽后難掩心中不滿。德國籃球被“弱化、矮化”還有更加刻薄的證據。
德國籃協主席英戈·韋斯也加入“討伐”。德國男籃奪冠后,韋斯將他“如鯁在喉”的話說給了媒體。他的矛頭直指“德國精英體育潛力分析系統”,本質上也是批評德國體育資源分配不公。

9月10日,德國隊主教練戈登·赫伯特在比賽中指揮。新華社記者孟永民攝
該系統是德國精英體育改革的一部分,即分析德國各個項目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獎牌)的預期,直接關系到德國聯邦政府對各個項目的評估和資金、資源分配。籃球在夏季項目評估中排名墊底,排名第一的是田徑。然而,德國田徑隊在今年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上顆粒無收,遭遇歷史最差戰績。
“在我看來,這套系統,簡直荒唐!”韋斯說,“一個機構居然說德國籃球沒有潛力,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男籃去年奪得歐錦賽銅牌,今年奪得世界杯冠軍,女籃和青年隊也取得矚目的成績。”
“即便我們不去計較有機構說我們沒潛力,但我們每年會因此少25萬歐元的預算,這太傷人了。”韋斯說,“如果把分給田徑的錢分給籃球,這也許是一筆更好的投資。”
如此看來,“不受待見”的德國籃球依靠自身頑強的生長力量也可以完成蛻變,躋身冠軍之列;而占據最多社會資源的德國足球卻在一場與日本隊的不起眼的友誼賽(1:4)后,陷入自2014年世界杯奪冠后的“至暗時刻”。
來源:新華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