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是廣大青年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力量,肩負著為國家育人的重任,高校老師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養,不僅對他們自己的成長有益,而且對學生的成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建設,不僅有助于教師個人的發展,更關系到大學生的培養和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在新時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中,高等教育兼具機遇與挑戰。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正確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堅持教學與教育同向而行至關重要。必須堅持創新教育理念,不斷提升道德修養,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培育和完善新育人思路和方法。
有利于高校教師人格完善,提升育人水平。由于老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特殊的社會職責,即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還要教授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引導培養他們形成崇高健全的人格。而大學作為培養新世紀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教師必須提高其自身的專業素質與職業素養。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明顯的示范作用,老師的道德修養不僅反映了自己的素質,而且還關系到對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認清自己的位置,提高教育質量。
有利于高校教師改進風氣,優化育人環境。大學老師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者,在培養大學生方面,應擔當好“引路人”的角色。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上,每個大學的老師都能做到敬業、勤業、精業、愛業,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以老師之“教”,帶動同學之“學”,使學校之教風、學風、校風得以建立,使學校的辦學環境得到改善。
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建立新技術學習機制,健全教師能力培養體系。通過構建新技術師資培訓平臺、構建德育導師制等途徑,對新師資隊伍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其形成科學的人生、職業倫理觀念。網絡技術使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大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使教學更好地融入新時期,大學必須強化與健全師資培訓體系,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理論與實際操作的輔導。比如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新的崗位培訓中,邀請有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專題培訓等,提高教師對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水平等。而對年紀較大的教師,組織專門培訓,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積極應用新技術。對有一定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年輕教師,可安排具有豐富經驗、高素養的導師來指導他們,讓新教師在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提高和成長。另外,學校引入的優秀青年教師,大部分都是在科研上較為突出的人才,在道德導師的指導下,引導其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
搭建線上線下溝通渠道,增強師生交流。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和諧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和“學”的互動。新的信息技術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但是,新的媒介產生使得學生之間的交往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若能充分運用這種新型的溝通平臺,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方便、暢通。如學校通過建立在線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方便學生與老師互動,并為他們解答疑惑。同時,老師們還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上的信息,掌握學員們在課堂上的狀態和心理狀態,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適當的引導。
打造新型技術平臺,完善師德師風評價機制。構建一套完整的教師評估制度,運用新的技術平臺,讓教師和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對老師的評價中,以此來激勵老師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為此,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大學教師評價體系。如通過建立教學榮譽獎勵制度、教學發展制度等,從而讓大部分老師安心于教學,樂于教學,善于教學。高校應當將學校和學院兩級教學督導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利用督導線上線下聽課和巡查得到的意見和建議,選出典型案例,評選優秀先進,起到表率的作用。將消極事例作為預防和警告的主要內容,嚴密預防,時刻保持警鐘。高校要明確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包括哪些方面,例如抵制學術造假、端正職業態度等,而且要進行廣泛的宣傳,以保證教師能夠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構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負面清單,來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
構建新技術監督體系,規范教師日常言行。運用新科技,健全高校師德師風監管制度,塑造“好老師”在學生中的良好形象,激發教師的崇高品德。要有一套完善的監管機制來對大學教師的行為進行規范,在最基礎的獎罰和評價制度之外,學校還應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此作為教師管理和引導的依據。此外,高校還可增加不良行為舉報監督等反饋平臺,從而對師生之間的相互監督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同時,還可以使用物聯網技術,將學校內的攝像頭等內部系統與學校內的監控設備進行連接,從而及時地督促老師們不要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舉動。很多大學都建立了“四位一體”的教師道德監管制度,使學校、學生、教師和教學督導都能共同參加,從而產生一個共同的力量來保證學校的教師道德監管制度得到切實落實。在加大外部監督的力度的同時,也要增強高校教師對自身行為的自我關心和自我管理,從內部和外部兩個角度,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自律能力。在處罰和監督之外,對于在職業道德修養上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應該進行宣傳和表揚,并給予形式多樣的獎勵,從而為大學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示范。
作者:李芳紅,碩士,助理研究員,廣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2022年廣西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研究中心委托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關系研究(項目編號:SD2022YB06)
來源:光明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