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平潭9月15日電 (記者 閆旭)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表彰大會14日晚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行,揭曉“麒麟表彰”單元及各項榮譽,多部臺灣青年導演短片入圍并獲獎。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隨之收官。
本屆IM兩岸青年影展共收到來自全球331所高校共1849部作品,征片數量創下歷屆之最,其中88.6%的主創群體為“95后”新生代電影人。來自河北科技大學的青年導演李家和的作品《地兒》,獲頒最高榮譽“麒麟最佳影片”。
作為一個并非來自專業影視院校的獲獎導演,李家和坦言,《地兒》是用5000元人民幣預算拍出來的,這個獎項將給自己未來的長片計劃帶來莫大的資金支持。
今年入圍的50部作品中有15部來自臺灣。IM兩岸青年影展的創始人洪雷認為,臺灣青年創作者成為IM大家庭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優秀力量。相較于前兩屆的線上交流,今年面對面的交流互動,無疑是增進感情最好的溝通方式。
最終有8部來自臺灣的作品獲獎。畢業于臺灣藝術大學的張莊敬,創作的《那年凜冬》在本屆IM獲“麒麟優秀短片”。
張莊敬關注青少年的青春、叛逆與成長。《那年凜冬》的構想來自童年,混雜他作為長孫必須參加喪禮面對死亡時的感受與想法。“希望把這部影片獻給家人。”張莊敬說,“死亡讓我們更珍視彼此。”
同樣來自臺灣藝術大學的蘇意惠,更關注女性、家庭和土地情懷。《水黽》作為其2021年碩士學位畢業制作的首部劇情短片作品,也在本屆IM斬獲“麒麟優秀短片”。
蘇意惠出生于臺南沿海村落,親歷年輕人紛紛去了大城市,被遺落的家鄉像一座孤島……影片就此展開,她希望通過樸實的生活景象、不斷重復的日常,呈現村落人物走與留、執著與放過、選擇和掙扎的狀態。
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以《帶媽媽出去玩》獲獎的臺灣導演隋淑芬第一次來到影展現場。她一直記得當初獲獎時王小帥導演對她的鼓勵:青年電影人不只是年輕的學子,而是永遠對電影保持熱情和信念的人。正是在這樣的激勵下,她在今年又完成一部作品,希望明年能帶著新作再來IM。
IM兩岸青年影展舉辦地平潭,是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先后于2019年、2020年頒布《平潭綜合實驗區促進兩岸影視產業合作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實施細則。以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的舉辦為契機,平潭謀劃建立兩岸青年影視人才庫,國內已有13所高校在此設立“學生創作基地”。(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