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牽頭的“寬早優”植棉技術,通過了中國農學會組織的專家成果評價。
新疆是我國棉花最重要的產區,植棉面積占全國80%以上。在新疆,種植棉花多采用“矮密早”植棉模式,即以矮化植株高度、增加種植密度、促進早熟為特征的綜合植棉技術?!啊茉纭J竭m宜新疆水資源緊張、蒸發量大的特點,在手摘棉花時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敝袊r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張西嶺說。
隨著棉花新品種增產潛力的加大、棉花規?;a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機采棉迅速發展,“矮密早”模式的不足日漸顯現?!啊茉纭J较?,由于棉花密度過大、行距過窄,高產、超高產棉田中下部田間透光性差,不能很好地發揮高產棉田的潛力,逐漸不適應機采棉方式?!毙陆a建設兵團農七師高級農藝師王光強說。
張西嶺團隊聯合王光強技術團隊,歷經10多年潛心攻關,提出了植棉“寬早優”模式,取得了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其中,“寬”是行距拓寬;“早”是棉花早發早熟;“優”是原棉品質優良。
對新疆“寬早優”綠色優質高效機采棉技術集成示范田成果進行評價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玉賢等專家認為:“寬早優”植棉技術具有“四大優勢”,即增溫增光、減藥減肥減人工、增產增效和綠色提質。同時,帶來“四大轉變”,即風險棉區可變為穩產棉區;一般棉花品質可變為優質品質;中產棉田可變為高產棉田;訂單生產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專家認為:“寬早優”植棉技術通過擴行距、降密度、增株高,實現冠層結構分布合理、結鈴分布均勻,結鈴空間提高30%以上,成鈴率和鈴重提高10%以上,單產提高10%以上,該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寬早優”植棉技術研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6項。迄今南北疆累計示范推廣超過4000萬畝,新增植棉效益超過220億元。蔣建科
來源:人民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