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鄒曉玲(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語言景觀”概念最早于1997年由蘭德里(Rodrigue Landry)和波希斯(Richard Y. Bourhis)在《語言景觀和民族語言活力:一項實證研究》(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一文中提出,指公共道路標識、廣告牌、街道名稱、地名、商店標識和政府建筑上公共標識的語言。近年來,語言景觀已成為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中的熱點研究課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語言景觀建設不容忽視,這與鄉村生態、鄉風文明等方面的建設密切相關。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不僅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也包括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等。鄉村公共空間的語言景觀關乎鄉村生態與鄉村文化,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鄉村語言景觀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鄉村語言景觀是鄉村形象的一張名片。鄉村語言標牌并不少見,路牌、警示牌、宣傳標語牌、公共信息公示牌、店鋪招牌、文化墻等公共標牌上的語言構成了鄉村語言景觀。鄉村語言景觀是鄉村語言生活面貌的組成部分,是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和鄉村治理能力的縮影,成為塑造美麗鄉村形象的重要載體。比如,標牌上語言文字的規范化程度、村民對語言標牌的感知等,能夠反映鄉村語言文化水平;標牌上的多語狀況、語言組合模式、文本互譯情況,可以間接反映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程度;標牌材質、標牌置放、雙語或多語標牌上的優勢語言,則能夠反映地方相關部門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水平。因此,鄉村語言景觀是鄉村形象的一張名片,是了解鄉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體現鄉村治理水平的平臺。健康、完善的鄉村語言景觀,有助于提升鄉村的品質和內涵,有助于塑造積極、健康、文明的鄉村形象。
第二,鄉村語言景觀是鄉風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和載體。近年來,鄉村積極響應國家鄉風文明建設的號召,興建“鄉村文化站”“文化長廊”“農家書屋”等。這些文化活動場所的布置均離不開語言標牌。同時,標牌上語言文字的規范程度、村民的語言態度,也與鄉風文明密切相關。沒有文明規范的語言實踐和語言態度,就不會有健康、文明的鄉風。此外,鄉村語言景觀還是鄉風文明建設的載體。廣泛分布于鄉村文化廣場、村民活動中心的官方標牌,有助于對村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等。
第三,鄉村語言景觀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鄉村生態不僅包括自然生態,也包括語言生態。鄉村語言生態建設有兩個重點領域,一個是家庭領域,另一個是公共領域。語言景觀是鄉村公共領域語言生態的一部分。近年來,在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鄉村文化墻引人關注。其分布于鄉村主干路兩側,具有特定的風格和色調,以“文字+繪畫”的方式傳遞著黨和國家的鄉村治理理念,成為鄉村語言景觀的常見表現形式,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
第四,鄉村語言景觀是驅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推手”。鄉村公共空間很多標牌的設置都具有非常明顯的經濟動機。比如,店鋪招牌是商業活動中常見的廣告宣傳形式,便于吸引顧客前來消費,給店主帶來經濟效益;雙語景觀有助于提升鄉村國際化形象,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官方標牌語言景觀能夠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質和面貌,提升人力資本。此外,和諧的語言景觀也能夠服務鄉村旅游。語言文字規范化程度高、信息全面的語言標牌,會贏得游客的肯定和贊揚,對提升鄉村文化形象、推動鄉村旅游大有裨益。
推動多維共建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不僅要關注農田、溝路、林渠等傳統生態景觀,也要重視鄉村語言景觀建設。
第一,適應鄉村語言變化的客觀實際,豐富標牌語言類別與形態。近年來,“村村通”的實現加快了鄉村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對鄉村的影響越來越大,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在發生改變——語言生活領域也不例外,這在語言實踐、語言態度、語言觀念等方面都有體現。鄉村語言生活的變遷提醒我們,當鄉村由一個相對封閉的社區逐步邁向相對開放的社區時,鄉村語言服務的質量應同步提升。因此,要適應鄉村語言變化的客觀實際,豐富標牌語言類別與形態。
第二,強化鄉村標牌語言景觀的文化功能。研究者普遍認為,語言景觀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指傳遞某區域語言群體的語用特點、標牌設立者的主觀意圖等;象征功能主要揭示語言現象背后蘊含的語言權勢、語言地位以及族群社會身份等信息。鄉村語言景觀不能局限于傳統的信息功能與象征功能,還要強化其文化功能。鄉村語言景觀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傳承、文化認同、文化教育。文化傳承方面,可以有選擇性地將優秀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鄉土文化等元素融入標牌設計中,增加標牌的文化內涵;或添加藝術字體、繪畫、書法、特殊符號等表現形式,增強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文化認同方面,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將傳統節慶民俗、村規民約、道德觀念、民間藝術等元素融入官方標牌設計中,這對喚醒人們的鄉土記憶、促進鄉土文化認同和熱愛具有積極作用。文化教育方面,鄉村官方標牌除了提供引導、提示、警示等服務外,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教育功能。要利用好鄉村官方標牌的教育功能,在標牌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完善與創新,這是發揮語言景觀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舉措。總之,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發揮鄉村語言景觀的文化功能,有利于振興鄉村文化,滿足廣大村民的文化需求。
第三,加大對鄉村語言景觀的維護與監管力度。對鄉村語言景觀的維護與監管,既是對鄉村語言生態的保護,也是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為此,要加大維護與監管力度。相關部門可以培育一支志愿從事鄉村公共語言服務的公益隊伍,定期對鄉村標牌規范情況進行調查和摸排。同時,也要加強標牌設立主體的責任意識,不管是官方標牌還是私人標牌,都要責任到人。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國家和地方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的宣傳力度,可以制作宣傳標語、海報,也可以結合鄉村題材舉辦各種語言文字知識競賽活動,并借助網絡資源提高活動的宣傳力度。
第四,重視鄉村語言規劃工作,制定鄉村語言文字發展規劃方案。結合鄉村語言生活實際,鄉村語言規劃的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完善鄉村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與人員的設置。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完善鄉村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與人員設置,提供獨立的辦公場所,安排專人從事鄉村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落實國家和地方語言文字規范的宣傳、監督、整治等工作。二是開展鄉村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活動,建立評估機制。相關人員應定期對學校、機關、媒體、電影院、商店等鄉村終端組織的語言生活情況展開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或不足,并督促整改。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學校不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還在語言文字規范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定期對學校師生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指導和評估。三是開展鄉村家庭語言生活調查,幫助做好家庭語言規劃。當前,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鄉村語言生活發生了明顯變化。要及時對每個家庭開展語言生活調查,了解家庭成員在語言生活態度、語言實踐、語言管理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并針對實際情況幫助制定家庭語言規劃。
鄉村語言景觀不是單純的語言文字應用現象,而是關系到鄉村形象、鄉風文明、鄉村生態、鄉村經濟發展等問題。目前,鄉村語言景觀還存在諸多需要改進之處,可以在標牌語言類別與形式、語言景觀功能、語言景觀的維護與監管、語言規劃等方面進行完善。鄉村語言景觀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構建多方協作的語言景觀建設參與機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