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杭州9月27日電(王瀟婧)河北蔚縣剪紙、河南浚縣布老虎、山東濰坊風箏、福建泉州花燈……中秋將至,走進位于浙江杭州余杭瓶窯鎮的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來自天南地北的文化物件錯落有致的擺放,讓人仿佛置身在民間藝術“博物館”。其中,運動主題的皮影戲玩具體驗禮盒,令人耳目一新。
“傳統中秋佳節恰逢杭州亞運會,我們專門創新設計了既有運動元素又有趣的禮盒,提煉皮影的價值,讓傳統與當下生活相融合。”新鄉賢張書雁介紹。

新鄉賢張書雁創辦的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余杭區委統戰部供圖
一方水土,十里鄉賢。近年來,余杭區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力量,因人制策,全力吸引新鄉賢人士“資智回鄉”。創辦上述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的張書雁,就是其中之一。
來到鄉村創業之前,張書雁經營著一家品牌策劃公司。2013年,他與傳統民間藝術“結緣”。隨后的時間里,張書雁和團隊走遍中國1000多個村落,拜訪2000多位民間藝人,記錄制作300多部紀錄片,拍攝資料照片超150萬張,完成民間再造項目10余個。
“我們團隊一年280多天都在路上,尋訪當地的美好。”張書雁說,期望通過互聯網的傳播,讓更多人了解自己家鄉的美好,讓那些被遺忘的民間手藝,重新回歸大眾視野,也讓世界看見中國鄉村之美。
然而,在張書雁看來,若僅僅只是記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些停留在鄉村的民間手藝,如何從找到它,再到開發它,中間的創新轉化至關重要。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從良渚出發,文化也應當回歸于此。瓶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環境很好,與我們的發展理念也十分契合。”2020年,輾轉多地的張書雁,“落戶”瓶窯并設立民藝研究中心,想把中國各地的原生態農產品、傳統文化和傳統手藝再現、再造、再生于當下生活。

新鄉賢張書雁展示講解非遺技藝。余杭區委統戰部供圖
此后,張書雁在瓶窯開啟了多元的民間藝術探索。
2021年5月,瓶窯老街首個花傘市集啟動。全國上百位匠心藝人匯聚,各擇一傘,傘下練攤,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得益于花傘市集的吸引,五一黃金周該鎮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次,文旅市場營業收入超750萬元。
2022年春節,張書雁團隊聯合瓶窯老街開展“大過虎年”活動,推出一系列虎年文創年貨。
余杭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配合文創產品的生產,張書雁團隊在瓶窯鎮西安寺村建了2000多方供應鏈中心,招募40多名當地村民進行產品組裝,為村民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2023年1月至今,自然造物民藝研究中心累計接待各類團建、研學5000余人次,舉辦傳統文化活動20余場,吸引游客2萬余人,為村集體增收200多萬元。
“余杭是個具有包容性的地方,具備文化與科技兩大發展優勢。希望通過我們開放、包容、融合的理念助力當地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多元,也希望通過連接城市與鄉村,連接余杭與全國各地……讓共同富裕在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張書雁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