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寒意漸濃,然而在搖滾樂的圈子里,“夏天”的躁動依然保有余溫。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三季收官,各家參賽樂隊的支持者,終于不必再為自己“心頭好”的勝負與名次爭執不下。但是,節目播出過程中形成的某些音樂觀念之爭,并未因節目結束而化解,反而引發更多延伸討論。其中爭議度最高的話題,就是安達組合、瓦伊納這種“畫風不同”的樂隊,是否應當走上搖滾樂的舞臺。
作為一部樂隊綜藝,《樂隊的夏天》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從未宣稱自己是一檔搖滾節目。只不過由于搖滾樂受眾基數大,在音樂圈的影響力也大,節目組多多少少也會在宣傳中突出搖滾元素,而且在之前比賽中表現亮眼的也多是搖滾樂隊。
從樂團性質上看,來自內蒙古草原的安達組合,既有民族、傳統、屬于殿堂的一面,也有熱血、粗獷、貼近流行的一面。靠著這種結合,他們一出場就用一首搖滾味十足的《江格爾英雄贊》和一首蒙語版《孤勇者》炸翻全場。
瓦伊納則更加簡單,他們從言談舉止、穿著打扮到作品風格,都明白地宣示著:他們搞的就是最草根的鄉土音樂,一點洋氣、時髦、搖滾的東西都沒摻。他們之所以能在節目中取得前五的名次,靠的一是純粹與真誠,二則是身在都市、心有鄉愁的觀眾群體在其作品中感受到的情感共鳴。盡管很多擁有投票權的現場樂迷是沖著搖滾來的,但他們并不排斥以另一種方式受到觸動。
就音樂論音樂,安達組合和瓦伊納沒有犯下任何錯誤。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們優秀的作品與炸裂的現場,征服了太多樂迷,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才讓他們陷入漩渦中央。如果他們像之前兩季節目中某些非搖滾樂隊一樣,只是小小驚艷一下觀眾,給種子選手做做綠葉,“乖巧”地接受淘汰,非但不會被人指指點點,可能還會贏得一片惋惜之聲。
現實沒有如果。這兩個樂隊都盡己所能呈現了最好的表演,現場觀眾又是憑喜好投票,沒多少“搖滾大局觀”,硬是一路把他們送進了決賽圈。到了這時,揶揄這是“文工團的夏天”“春晚的夏天”也好,拿“審美疲勞”“騙聽眾眼淚”說事也罷,都感覺像是“輸不起”。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搖滾樂輸了。在同一檔節目里,二手玫瑰、Nova heart名列前二,沒有誰表示不服。
非搖滾樂隊該不該和搖滾樂隊摻和到一起,在同一個舞臺上表演,原本就不是個問題。音樂也好,其他文化產品也好,只要是服務受眾,不必分大眾小眾。硬要把流行音樂撮一堆、殿堂音樂撮一堆、草根音樂撮一堆,撮到最后,每個堆都越撮越小。如此,除了強行制造壁壘,滿足某些人對“鄙視鏈”的需求以外,對行業發展和聽眾的耳朵都沒有好處。
不過,那些擔憂自己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地盤”被其他樂種入侵的搖滾迷,也并非不值得理解。他們想要的,其實是一個可以盡情享受自己所熱愛事物的公共空間。與其糾結“樂夏”這點事兒,更值得追問的問題是:“樂夏”之后,會不會有更多符合樂迷需求的節目涌現出來?
雙方之所以為此事吵架,歸根結底在于現有的舞臺空間不夠分。搖滾樂很好,世界音樂很好,鄉土民謠也很好,如果大家各有各的舞臺,都能擁有足夠的渠道和資源,把自己的音樂傳遞給所有愿意傾聽的人,人們也就不必在這兒打嘴仗。
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于某檔熱播節目該捧誰、不該捧誰,而在于如何解決音樂表達空間與表達渠道的匱乏,讓大環境繁榮起來。這一方面需要掌控內容的媒介平臺積極作為,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培植更有文化底蘊、消費力更強的音樂受眾氛圍。這些事做起來肯定比吵架要難,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下去,大家各自所愛的樂隊才能共享更光明的未來。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