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烏爾善:《封神第一部》是一次嘗試和努力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封神第一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下簡稱《封神第一部》)是一次嘗試和努力,將傳統故事當中的那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劇情、人物和情感,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去呈現,希望讓故事中的精神內核流傳下去,并給當代人啟發。”24日,電影《封神第一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該片導演烏爾善作出如上表示。
在11月初于廈門進行的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封神第一部》獲最佳故事片、演員李雪健(片中飾演西伯侯姬昌)獲最佳男配角、攝影指導王昱獲最佳攝影三項大獎。而在今年的暑期檔,這部神話史詩電影亦是同時收獲超2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和來自觀眾的好口碑。
烏爾善當日表示,秉持開放包容,是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必經之路。《封神三部曲》的電影創作,就是國際文化交流的產物。影片里既有中國經典的神話故事,也有國際化的電影技術應用。據介紹,《封神第一部》的創作團隊來自21個國家。
烏爾善舉例稱,影片的視效總監是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2016年,烏爾善邀請他來到中國,去山西、陜西、河南開展了一個月的考察,在山西走訪永樂宮、玉皇廟看壁畫和彩塑,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形態,在陜西寶雞參觀青銅器博物館了解商周的文化,去河南殷墟了解殷商的文化。
“想塑造中華傳統歷史神話人物形象,首先要理解中國的歷史,理解中國藝術的發展和成就,通過實地了解,把自身的感悟運用在視效創作里面。”烏爾善稱,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也將考察所見所感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以及中國古典元素,加入到數字角色創作和視覺效果展現中。
《封神第一部》遵循神話史詩電影的創作特點,以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作者當時對古代神話世界的想象為基礎,參考近現代考古學、服飾學和民俗學,構建符合當代審美的封神視覺系統,力求做到復古而不泥古。“我們要構建一個神話世界的邏輯,它一定是想象出來的,但是它要給人真實感,平衡好古典美和現代感。”烏爾善說。
據介紹,劇組邀請到眾多非遺傳人,打造恢弘場景、華美服飾,力求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而自《封神第一部》公映至今,已經將這個中國經典故事帶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烏爾善表示,“我們通過文化的交流,實際上是在尋找精神的共性和情感的共性。我們在電影創作的時候,講述中國的故事,也有人性的共識、共同的情感,這些東西可以跨越文化的差異,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產生共鳴。”
談及其后的兩部作品,烏爾善表示,如果說《封神第一部》的故事講的是覺醒和回歸,其實正是中國文化傳統里所說的“修身”,而后面姬發回到故鄉之后就會有“齊家”和“治國”層面維度的故事發生。“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正是《封神三部曲》的當代意義。”烏爾善說。(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