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重慶12月22日電(記者 鐘旖)“聽話的”數字金魚、動態機器皮膚、360度全沉浸式洞穴光影空間……22日,“數字混響·2023新藝科未來圖景”科技藝術展在時代美術館重慶館展出,一批極富未來科技感的藝術作品亮相,為市民帶來視覺感官上的豐富體驗。

圖為“數字混響·2023新藝科未來圖景”科技藝術展打造的洞穴光影空間。時代美術館重慶館供圖
據介紹,展覽分為“科技藝術邀請展”“教育孵化器”兩大板塊。其中,科技藝術邀請展展出了互動影像聲音裝置、AI技術應用和數字化環境描繪等前沿作品。教育孵化器則專注展示藝術與科技教育的結合,展示與企業、機構合作的創新藝術成果。
輕輕叩響鑲嵌于墻上的輔首銜環,一幅幅AI影像便出現在墻面,觀眾猶如打開一扇通往未來之門,充滿無限想象。這是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研二學生徐晗、李芮佳帶來的作品。她們介紹,因2024年是中國農歷的龍年,兩人便以“龍”為靈感展開創作。她們將中國神話傳說中“椒圖”的鋪首紋飾與傳統門扣作為交互,引領觀眾透過科技的“外衣”看到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圖為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研二學生徐晗叩響輔首銜環。時代美術館重慶館供圖
“科技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或媒介,而是成為藝術表達和探索的一部分。”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副主任張海超表示,對科技藝術教育來說,科技的進步使得藝術家能夠通過元宇宙、AI與AR、傳感器、燈光與機械裝置、投影融合等技術,探索以前無法實現的領域,打破傳統藝術表達的界限。但同時,科技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保持藝術核心價值的同時充分利用科技的優勢,是科技藝術教育必須面對的問題。

圖為“數字混響·2023新藝科未來圖景”科技藝術展現場。時代美術館重慶館供圖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月1日?;顒舆€配套舉辦科技藝術教育論壇,來自國內美術院校和新型科技技術公司的代表,著眼科技藝術教育如何塑造未來的文化生態和教育形態,深入討論了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未來趨勢。(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