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短劇在網上走紅,這些視頻作品不僅很有流量,還很能“吸金”,甚至在輿論場上出現“24小時充值破2000萬元”“8天充值破億元”之類的說法。據媒體報道,與過去的長視頻或網絡大電影不同,微短劇有自己的盈利特色,“這些每集1分鐘、長達100集的快節奏視頻,往往在觀眾看到15集左右時,要求觀眾跳轉至不同的小程序付費觀看后續,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小程序短劇’”。由此可見,微短劇的觀看便利性很強,也確實能吸引不少觀眾的興趣。
在一種流行的內容創作模式背后,一般都有出色的傳播能力,微短劇也是如此。這類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抓住觀眾的興趣點和敏感點,符合很多受眾的真實心理。
如今,很多年輕人在現實中面臨較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因此,在網上看視頻,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放松,甚至為了尋求感官刺激。而那些嚴肅的、帶有教育意義的視頻,或者內容過長的影視劇,已經無法滿足上述需求。一些短視頻的制作者,就認準了受眾的這個心理,通過各種看似荒誕、夸張的劇情和表演,讓受眾沉浸在“白日夢”中,自己則獲得流量和收益。這類“白日夢”包括且不限于“甜寵”“贅婿”“暴富”等劇情,它們看似“狗血”,卻能讓不少人沉迷,再加上俊男靚女的表演,更加強了微短劇的傳播能力。
雖然不少觀眾也知道這類微短劇缺乏深刻內涵,但就像看“肥皂劇”一樣,會隨著劇情的演進而逐漸“上頭”。商家也很清楚地看到這點,會讓觀眾在一開始免費看幾集,等勾起觀眾興趣了,再開啟收費模式。熟悉網絡小說營銷模式的人,對這種“套路”不會陌生,它其實不算什么新“玩法”,卻在市場上非常有效。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人支撐起了微短劇的龐大市場?微短劇真的能一直火爆下去嗎?
曾有微短劇版權方的編輯表示:“短劇的觀眾在30-60歲,也有三四線城市的青年,基本是以前愛看網文小說的人群。”事實上,不少微短劇的制作者,在創作與投放作品時,也是有備而來,極具針對性。與其說這是一種文藝創作,不如說是一種市場行為,是為了流量和盈利而制定的視頻內容、風格與演員。從一開始,這就是個受眾導向的市場產品,是為了迎合市場而專門制作的“爽劇”,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而生產的“工具”。
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譴責微短劇缺乏內涵、沒有深度的聲音,從一開始就找錯了批評對象。因為大多數微短劇本來就不是文藝導向的,只有從市場產品的角度去看待它,才能理解這背后的傳播邏輯。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微短劇讓觀眾“爽”了,就無視圈子里的各種亂象,也不能對其抱有盲目樂觀的看法。
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市場類型,大量資本在短期內涌入微短劇的圈子,難免會造成魚龍混雜的局面。有的微短劇質量相對優質,但也確實存在一些粗制濫造的作品,甚至靠“打擦邊球”“軟色情”來吸引流量。還有一些微短劇的收費標準也不太合理,定價過高卻質量一般,會讓人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一些微短劇制作者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總想趁著微短劇的火爆來“賺快錢”,導致不少作品出現同質化、制作粗糙等問題,其實也是一種短視行為。商家想賺錢,本身并沒有錯,但應該提供對得起觀眾的作品,扎扎實實做好內容,精心構思劇情,提高演員演技,否則遲早會被市場拋棄。
從長遠來看,微短劇要想真正實現長期火爆的目標,還需要練好內功,從業者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提升行業自律的能力,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隨著微短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網絡監管部門也需做好引導工作——不是簡單地支持或打壓,而是幫助微短劇行業創建一個合理的競爭環境,從而讓更多愿意在此領域耕耘的人能夠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既贏得市場,又獲得尊重。(中國青年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