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題:“僑味”話劇擁抱開平碉樓
中新網記者 徐文欣
碉樓頂上的“燕子窩”、懷表上的“華工修鐵路圖”、華僑子弟口中的“僑批檔案”、余音繞梁的《闖金山》民歌……這是話劇《碉樓·寒燕歸巢》中的“僑味”。它是開平碉樓和話劇的首次碰撞,也讓碉樓背后的崢嶸歲月映入今人視野。
《碉樓·寒燕歸巢》的故事發生在1948年冬,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各路官員忙著為自己尋找退路。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共地下黨員司徒逸非(代號“寒燕”)回到家鄉開平,打算與伯父司徒震霆接頭,兌換手上10萬美元的匯票。這張匯票是海外華僑的抗日捐款,司徒震霆希望將其交給中國共產黨,迎接解放軍南下。而各方勢力也聞風而動,在碉樓里圍繞這張匯票展開生死角逐。
話劇編劇、開平市作家協會主席張碧云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寒燕”寓意那個年代華僑心懷孫中山先生“航空救國”的抱負,渴望駕駛飛機像燕子一樣在空中飛翔。
“僑鄉人寫僑鄉事。”張碧云是土生土長的開平人,僑鄉的開放包容與先輩的傳奇故事給予她無限創作靈感。她表示,“寒燕”是多個歷史人物的集中體現,他身上既有開平籍革命先輩周文雍“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的氣魄,又有謝創翻越重洋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抱負,還有臺山籍航空專家余仲奎實干報國的影子。
“司徒震霆的設定則是對著名愛國僑領司徒美堂的致敬。”張碧云說,司徒美堂為支持抗日,發起成立“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抗戰期間募捐達1400萬美元,是華僑愛國愛家的證明。
如果說華僑元素是《碉樓·寒燕歸巢》的底色,碉樓則是它的“戲眼”。劇中反復提及碉樓建筑特有的燕子窩,將其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特點推向臺前。
該劇導演、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理事陳才稱:“戲中,燕子窩是等候,它等待‘寒燕’學成航空動力學的‘飛回’,這是對華僑華人心中鄉愁和歸宿的表達;戲外,碉樓是觀眾看話劇所產生的各種聯想。”
“前路茫茫,淚眼別鄉關,前路漫漫,壯心闖金山。金門天使島,屈辱入籠樊,正是出門在外時時難。”這是陳才在新版的話劇中加入的開平民歌。她說:“開平民歌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又吸收外來文化,體現著僑鄉文化的兼容特質,連接起華僑華人與家鄉的文化血脈。”
“演員需要先自我感動,才能感動到觀眾。出演《碉樓·寒燕歸巢》時,我眼淚在不停地往下掉。”司徒逸非的扮演者、國家話劇院演員薛飛首次出演僑鄉題材話劇。他表示,采風時,開平碉樓精美的祠堂讓他感動于僑鄉先輩對故人與故土的惦念;演出中,“寒燕”新婚第五天不辭而別,十年后帶著任務歸來,讓他感慨那個年代華僑子弟的人生境遇;謝幕時,現場掌聲不斷與不愿離場的觀眾讓他感動于歷史與當下的深切共鳴。
“在戲劇的最后,當我說出‘飛翔在四季如春的新中國’時,我想我替那些曾經犧牲的華僑喊出了他們的心聲。”薛飛說道。(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