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西安1月1日電 題:“交領右衽”展風華 “國風古韻”沁長安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之景此刻躍然于西安漢服愛好者趙靜茹的眼前。
2023年12月31日晚間,“風華錦繡耀長安——長安十二時辰國風奇妙夜”在西安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的漢服“同袍”及高校漢服社團代表等匯聚于此,旨在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國風及傳統文化魅力,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2023年12月31日晚間,“風華錦繡耀長安——長安十二時辰國風奇妙夜”在西安舉行。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衣袂飄飄,琴聲悠揚。百余位身著漢服的青年,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上元安康踏歌臺,將一幅絢麗的中華服飾文化畫卷向眾人徐徐展開。
近年來,“漢服自由”成為西安的城市文化標簽之一,無論是搭乘公交地鐵,抑或在商場餐廳,交領右衽、長袖寬衣的漢服妝造早已司空見慣。在社交媒體上,西安漢服打卡景點、漢服租賃、“妝造約拍推薦”等話題搜索量居高不下。
在2024年1月1日零點來臨之際,趙靜茹與“同袍”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的“福街”合影留念,高懸的鯉魚花燈與腳下的荷花,宛如唐宮畫卷。“能夠身著漢服在‘唐風’之中跨年,感覺歷史在這里變得觸手可及。”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當束發盤髻、衣袂飄飄的漢服愛好者置身于大唐不夜城、青龍寺、大唐芙蓉園、城墻等古香古色的建筑中,沉浸式體驗“國風古韻”令其不覺間已成“畫中人”。

2023年12月31日晚間,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進行的漢服表演。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作為一名漢服“萌新”,“云想衣裳花想容”是“95后”馬亦聰對漢服的第一印象,“飄逸輕薄的面料與復古圖紋的設計相得益彰,在現場‘同袍’的展示中,我看到了對傳統禮儀的尊重,并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我們讓東方魅力從長安走向世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共接待了來自27個國家的3.2萬名海外游客,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長安城’做一次唐‘潮’人。”陜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說道。
漫步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穿漢服、看唐劇、聽唐樂,并與“王維”“李白”“吳道子”“花魁”等諸多演員對戲、吟詩、互動。此外,戲館、樂游園等唐風建筑,杏仁酪、上元油錘、五香飲等長安飲食,投壺、雙陸、儺戲等唐風娛樂活動一應俱全,盡顯唐代市井繁華風韻。
巴西青年安安在西安生活已有兩年時間,除了在當地一家幼兒園任教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漢服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安安穿漢服的視頻收獲很多網友的關注和積極評價。他表示,漢服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更多細節,是他認識中國的新窗口。
“復古并不是要往回看,而是要把幾千年歷史的厚重變為厚度,并在此積淀上去創新、去面向未來。”陜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表示,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漢服體現了當代年輕人文化觀念的改變,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也是傳統文化生命力的體現。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2024年如期而至。古長安、今西安,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古風、古裝、古韻中緩緩流淌……(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