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淄博1月5日電 (李明芮)“大家好,我是果然,是巴基斯坦籍的一名留學生。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齊文化博物館,這里面蘊藏著哪些秘密呢?”燦爛的笑容,說著流利中文的果然,在山東淄博齊文化博物館開啟了他的直播探秘之旅。

果然探訪齊文化博物館。李明芮 攝
果然是山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巴基斯坦籍留學生,他一直對中華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探訪各個博物館的奧秘也是他的樂趣之一。
走進齊文化博物館,一幅浮雕主題壁畫“海岱齊風”映入眼簾。果然在齊文化博物院原院長馬國慶的引領下參觀博物館。馬國慶向果然介紹說,齊文化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博物館,依托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建設,擁有文物3萬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中國學生在課本中熟悉的姜子牙、齊桓公、管仲、田忌等歷史名人典故及相關文物都在這座博物館中有精彩的呈現。”
說話間,果然跟隨馬國慶來到了“國寶犧尊”展臺前,馬國慶向果然介紹說,犧尊是中國古代歷代禮器中特別重要的盛酒器,這件犧尊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墓地。“仔細看國寶犧尊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銀絲嵌飾的幾何云紋,紋理間以綠松石和孔雀石鑲飾。因為這件文物的制作工藝非常高,所以被稱為‘國寶犧尊’,這也代表了中國戰國時期手工業技術的最高水平。”

果然探訪齊文化博物館。李明芮 攝
“看過古代的盛酒器,那是否有從古代保存下來的酒呢?”在果然的追問下,馬國慶帶他來到了另一個展臺前,“這個就是古時候的酒,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們為它起名為‘天齊古釀’。”
聽著馬國慶的介紹,果然好奇地問,“為什么酒看起來是綠色的?”馬國慶解釋道,它原來的顏色不是綠色,因為在銅壺里保存2000多年不斷被氧化,所以變成現在肉眼見到的綠色。“我們還在北京大學對酒的成分進行了分析,驚喜地發現這還是一瓶果酒。”
“看了這么多館藏寶貝,我也對這些文物背后蘊藏的齊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果然看著博物館內的一件件館藏文物,感覺它們好像在訴說著燦爛輝煌的齊文化和齊國名人故事。

果然探訪齊文化博物館。李明芮 攝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地域文化,齊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馬國慶說,談及齊文化,不得不提“稷下學宮”。戰國時期,齊王在稷門外設立“稷下學宮”,歷時150年左右,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盛況,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大學,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社會科學院。
出于好奇,果然詢問道:“它與希臘的雅典學院是否有異曲同工之處?”馬國慶揭秘說,稷下學宮與希臘的雅典學院堪稱“雙壁”,它們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為一體的思想學術文化中心。“分別在世界的東、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現出人類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
齊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域代表。站在主要展示齊地特色的文物專題陳列的齊文化博物館前,果然談及此次探秘的感受時說,他非常喜歡中國歷史文化,通過這次親身體驗和探索,更真實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后我將帶更多同學和朋友探尋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