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館主辦的“走進大自然的五十種方式:《自然文庫》和它的十年”活動11日在京舉行。這一自然博物題材的十年出版路徑,見證了國人益發親近大自然的心路歷程。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鄭勇表示,《自然文庫》作為商務印書館的重要產品線,走過了十個年頭,涌現出一批經典的口碑之作,如《看不見的森林》《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種子的故事》《荒野之聲》等,獲得了市場和讀者的認可和關注。十年耕耘不尋常,贏得花果滿枝香,這套文庫已有了50本的體量,題材涉及動植物、真菌、鳥類、古生物、地質、地球科學、歷史、人類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可視為讀者走進自然、認識自然的50條進路。翻譯引進的經典作品組成的《自然文庫》,連同本土原創精品組成的《自然感悟》叢書所構成的商務印書館的自然博物系列,將繼續拓展,長期堅持。
據介紹,《自然文庫》2024年將集中推出了一批引進版經典自然文學作品,邁克爾·波倫的《雜草、玫瑰與土撥鼠》帶領讀者思考花園里藏著的人與自然相處之道及哲學,近年暢銷全美的《編結茅香》從印第安文明中學習人類與自然界依存互惠的古老智慧,哈斯凱爾的《荒野之聲》從聲音角度得以窺見生物多樣性、自然的創造力和審美的發生。
《自然文庫》叢書的作譯者代表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慶新從《雜草、玫瑰與土撥鼠》一書,上溯到梭羅的《瓦爾登湖》,下接《看不見的森林》《編結茅香》等近年出版的經典自然文學作品,談到世界自然寫作的幾個發展線索:一是以作者從自然獲得感悟為中心的荒野敘事轉向以生物為中心的自然敘事;二是從最初更易觀察到的景觀如植物、鳥獸、四季變化等,向更隱秘、更微觀的自然網絡系統的深入探索,如微生物、植物地下根系之間的交流,樹木通過發出氣味進行交流等;三是由美國主流文化視點轉向多元視點,尤其是納入少數族裔作者的視點,豐富了對自然及自然與人之間關系的認識。
自然文學作家歐陽婷談到,我們越來越愿意步入自然,是因為體會到只要稍加認真感受和觀察,就能夠立刻獲得回報,無論是在心靈的慰藉,還是知識的獲得上。從了解大自然中事物的名字開始,眼睛所看到的會越來越多,這種屬于個人的、隱秘的欣喜,是別的愛好無法替代的。閱讀和學習,尤其是《自然文庫》這樣的書籍,正是幫助人們打開感官、塑造感知力、構建系統知識體系的方式之一。(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