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2023年度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第四屆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13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位大中小學生參加了這一盛會。

論壇現場。科技日報供圖
以“數字中國 文化傳承”為主題的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同步舉辦。在故宮建福宮展廳,人們可以看到,科創少年們運用數字建模和激光切割等技術,為古老的甲骨文制作的現代雕版印刷模具;根據中國人的姓氏,制作的能反應、會“呼吸”的中華百家姓名墻;能夠帶領大家參觀世界文化遺產地智能交互導覽機器人……同學們依托數字科技手段,以作品為載體,探討傳統文化的數字傳承。
參加論壇“少年說”的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如何用數字技術助力中國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
在論壇上,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學生展示的作品是“戲曲數字博物館”,其設計靈感就來源于故宮。他們受故宮數字博物館建設的啟發,制作了具有“戲曲寶典”等五大板塊內容的“戲曲數字博物館”,把戲曲文化的精髓裝到了機器里,用數字化形式幫助更多同學學習與體驗戲曲之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彭泓博介紹他們如何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到智慧博物館文化敘事中。“依托博物館原有的海量文物數據,對博物館藏品、文化和數據等內容進行解析和整理,構筑博物館的數字信息平臺,為每一位游客提供獨一無二的游覽體驗”。

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現場。科技日報供圖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劉滬權同學表示,“從古代的腰機,到現代的數字化提花機,在紡織非遺的傳承之路上,也有數字化和科技為之保駕護航。作為新一代紡織人,我們應當用智慧與能力,在創新的洪流中揮灑青春力量。”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涌表示,科技日報社開展重點問題調研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如何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今天把這些調研結果和大家分享,就是希望大家堅定創新自信,早日成長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指出,故宮博物院將繼續深入挖掘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更多數字文化內容走進公眾生活,在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以數字科技助力文化基因代代傳承。
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已經舉辦了七屆,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學生參與,形成了“追求真實、注重協作、關注社會”的賽事特色。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由科技日報社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