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4月,湖北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法院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

荊州某農牧公司送來錦旗,表達對江陵法院高效化解涉企糾紛的感謝。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袁超一 通訊員 蔡蕾 張莉 楊露
近日,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通報表揚了2023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其中,湖北法院執前和解機制前置、訴訟一碼通、探索危困企業預重整拯救機制等12項改革事項榜上有名。
2024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提出,要持續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綜合成本“洼地”和營商環境“高地”。
2023年,全省法院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狠抓審判執行質效提升,創新司法服務舉措,全省法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為持續優化我省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貢獻了司法力量。
涉企案件平均審理時長同比下降5.65天
近日,武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下轄的襄陽鐵路運輸法院,成功對一起標的額為1300余萬元的合同糾紛進行訴前調解,極大降低了涉案企業的經濟損失。
此前,某鐵路企業與一民營企業簽訂集裝箱買賣合同。但鐵路企業將合同約定集裝箱生產完畢后,民營企業由于疫情原因沒有按期提貨。疫情后,集裝箱市場價格降幅較大,民營企業仍拒絕提貨。鐵路企業一直聯系溝通未果,為避免損失,遂將已生產好的集裝箱出售給其他企業。民營企業則以鐵路企業隨意變賣為由,拒絕履行合同,遂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襄陽鐵路運輸法院第一時間對此案進行了經濟影響評估,認為調解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雙方損失。承辦法官與雙方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溝通,分析市場行情、雙方運營情況、法律后果等,勸導雙方換位思考,并建議將與雙方企業均有集裝箱業務合作的第三方企業追加進來,三方共同分擔損失。
在法院引導下,雙方企業和第三方企業均表示接受調解意見。最終,本案以鐵路企業撤訴結案。
去年初,全省法院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降本增效突破年”專項活動,部署參與服務共同締造、壓縮案件辦理時長、提升實際執行到位率等7項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細化24條具體舉措。這是繼2021年“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升年”、2022年“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深化年”之后,湖北法院連續第三年開展貫穿全年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專項活動。
全省法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鼓勵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庭前移關口,參與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引導市場主體選擇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解決糾紛。
出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十條舉措”,建立簡案快辦機制,壓縮司法委托鑒定評估時限,推動訴訟全流程提速,全省法院審結涉企民商事案件447689件,涉企案件平均審理時長同比下降5.65天,一年以上涉企未結案件同比下降85.2%。
將2.1萬余家企業及時移出失信“黑名單”
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通報表揚的2023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名單,利川市人民法院的涉民營企業案件自動履行后信用修復激勵機制事項上榜。
某機械有限公司與某工程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經審理后,進入執行程序,但某工程公司未按照法律規定及時申報財產,也未及時履行還款義務。據此,利川市人民法院向工程公司發出《預處罰通知書》。
一旦被納入失信名單,合作方撤離,公司將面臨崩盤。接到通知書后,工程公司立即承認錯誤,并表明公司正向銀行申請貸款,一旦將其納入被執行人名單,則可能導致其貸款無法通過審批,希望法院能給予一定寬限期。
承辦法官走訪調查后發現,某工程公司整體信用良好,且已積極履行了部分義務并全力配合法院工作。綜合分析被執行人信用情況和企業現狀,利川法院依法給予某工程公司一定寬限期。最終,某工程公司的貸款申請成功獲批,企業經營也逐步重回正軌。
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懲戒機制,在推動解決執行難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但另一方面,失信懲戒對被執行人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即便人民法院在被執行人履行完畢后,屏蔽其失信信息,在一段時間內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也難以完全消除,特別是對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融資借貸、招投標、市場準入資格限制等方面造成阻礙。
為最大限度減少強制執行對被執行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湖北高院首創“被執行人信用預警和修復機制”。該機制要求,法院要嚴把失信懲戒標準,區分輕微失信行為、一般失信行為和嚴重失信行為。對于積極配合并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采取及時刪除失信信息、出具債務履行證明等手段進行信用修復。
去年,全省法院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建立信用修復機制,采取“放水養魚”“活封活扣”等執行方式,助力被執行人盤活資產,將履行裁判義務的2.1萬余家企業及時移出失信“黑名單”,及時恢復企業市場信譽。
72家企業涅槃重生
去年5月26日,湖北高院召開重點管理法院約談會,對執行工作質效落后的5家基層法院及其所屬中院院長進行約談。
為貫徹落實2023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省法院制定出臺《對執行工作質效長期落后法院實行重點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出現執行質效綜合指標特別是執結率、執行完畢率、實際執行到位率等關鍵指標在全省排名靠后,隊伍管理不嚴、違規違紀問題頻發,執行案款發放不及時問題頻發等9種情形的基層人民法院,被納入重點管理。省法院、中級法院幫助重點管理法院找準問題、解決問題,全力進行整改,改變落后狀態,提高執行質效。
全省法院通過開展“荊楚雷霆2023”專項行動,及時兌現企業勝訴權益,首次執行案件執行到位金額723億余元。
在全國率先推進審判階段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聯合檢察機關出臺指導意見,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經驗做法被最高法院肯定推廣。開展簡易/小額訴訟程序收費改革等營商環境先行改革試點,全面推行勝訴即退費,及時完成市場主體在線退費10.05萬筆,以更優司法服務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
“辦理破產”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重要指標之一。作為我省優化營商環境“辦理破產”工作的牽頭單位,湖北法院不斷加強破產審判工作制度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建設,為全面推進破產審判工作新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
湖北高院通過發布破產審判白皮書,出臺預重整工作指引,引導政府和法院合理運用司法程序共同幫助有重整價值的危困企業“涅槃新生”。全省法院依法審結破產案件560件,通過司法重整盤活資產400多億元,72家企業重獲新生。
此外,全省法院依法監督政府守約踐諾,重點破解“新官不理舊賬”“政策不延續、承諾不兌現”等不作為問題,審結涉企行政案件5479件,發出司法建議412份,營造了法治誠信的政務環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