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通訊員 劉旻洋 孫遜 董興龍
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視偵民警張濤被稱為“眼中有尺”的人。近日,極目新聞記者見到張濤時,他正在盯著監控視頻指導“徒弟”找案件突破口。
同事們說他是“追蹤俠”和“鷹眼神探”,他曾在2013年和2014年,從手抄的“通緝本”上就抓獲67名嫌疑人。從警30年,張濤共抓獲違法犯罪人員3100余人,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300余萬元。

張濤工作室民警通過視頻查案(極目新聞記者趙貝攝)
手抄“通緝本”里抓住67人
張濤曾有一段“上廁所時仍在查案”的故事,至今仍是他的標簽。
2013年7月,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成立視頻偵查大隊,張濤因較早使用視頻偵查破案的經驗,成為一名視偵民警。
“每天盯著電腦看,起碼五六個小時,十個小時也是常態,眼睛看酸了,滴幾滴藥水,繼續看。”張濤成為專職視偵民警的第一年,他已能通過視頻畫面找到案件的重要突破口。
“視頻偵查也不是簡單地看監控錄像,核心是信息化。”張濤說,自己一頭扎進浩瀚的公安信息化系統,尋找涉案的蛛絲馬跡,技術戰法也一天天豐富起來。
為了多破案,張濤專門制作了一本“通緝本”,記載還未抓到的嫌疑人,一有空就在信息系統里搜尋。
“一天凌晨5點左右,從起床上廁所,拿出‘警務通’查詢,發現一名嫌疑人蹤跡,立即聯系同事,自己也驅車趕到現場,成功將嫌疑人抓獲。”張濤笑著說,這段“上廁所時仍在查案”的故事還經常被人提起,僅2013年、2014年,他的“通緝本”上就抓獲67名嫌疑人。
視頻追蹤200多小時抓人挽損
城市視頻監控建設還不完善的時候,張濤就已經把視頻偵查作為辦案的重要手段,抓人更挽損。
2018年9月6日,武昌一戶居民家中準備買婚房的160萬元不翼而飛,竊賊還在現場留下一張挑釁字條。
案發時間是白天,門窗等處沒有留下作案痕跡。張濤聞訊而動,發現這是一起精心謀劃的大案,竊賊的狡猾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起盜竊案件。
張濤轉換思路,把視頻偵查的目標對準被盜女主人,發現案發前連續三天,她去菜場買菜的路上,身后總跟著兩名身份不明的男子。
由此,張濤帶隊視頻追蹤歷時14天、視頻追蹤時長達200多小時,追蹤嫌疑人乘坐的機動車輛軌跡達16輛,視頻追蹤范圍涉及武漢市10個區,視頻追蹤線路長達100余公里,最終找到了破案的鑰匙,將2名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并追回被盜現金160萬元。
一個又一個成功案例,張濤成為名副其實的“追蹤俠”,更是群眾眼中的“鷹眼神探”。
30年抓獲犯罪嫌疑人3100余人
1993年底,張濤從警,先后干過巡邏民警、派出所民警、緝毒警、視偵民警。
2019年5月,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在視偵大隊掛牌成立“張濤工作室”,并啟用“警呼我應”機制,只要基層派出所、警務站需要視頻偵查介入,“張濤工作室”就實時支撐。工作室還引導各派出所成立“視偵探”,培養更多“張濤”。
3月19日,張濤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武漢落網的逃犯中潛逃時間最長的,是被湖南湘潭警方列為網上逃犯的蔣某明,達31年之久。
2024年3月1日,“張濤工作室”在工作中發現一男子疑似蔣某明,出現在武漢市武昌區車家嶺附近。民警暗中走訪調查獲悉,嫌疑男子自稱“李某”,不久前來車家嶺附近租住,操湖南口音,在工地做搬運工,平常不用手機。
經過反復篩查,視頻追蹤,辦案民警鎖定其藏匿位置。3月3日下午,“李某”在租住地被民警抓獲。經DNA鑒定,確定他就是蔣某明。
“雷火2023”專項行動以來,張濤所在的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視頻偵查大隊,共抓獲歷年在逃人員38人,其中在逃10年以上的命案逃犯3人。
30年來,他共抓獲違法犯罪人員3100余人,破獲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嚴重暴力案件400余起,命案14起,收繳毒品20余公斤,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300余萬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