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微 通訊員 張大偉
清明節(jié)假期臨近,出行高峰即將來臨,“機票退改簽騙局”話題熱度再起。不少旅客在社交平臺發(fā)帖吐槽,雖然自己最終識破了騙局,但騙子層出不窮的套路依舊令人后怕。
出行前接到騙子電話
有網友表示,自己通過某航司預訂了機票。出行前一天,接到號稱該航司工作人員的電話,稱由于航班延誤,額外贈送保險和改簽理賠款。跟著“工作人員”的指令一步步操作后,該網友突然覺得不對,檢查出行軟件,卻發(fā)現航班無任何改簽提示。
在社交平臺或投訴平臺,經常會看到類似套路。騙子使用陌生手機號致電,假稱自己是航空公司或OTA(在線旅行社客服),并以“航班取消”“航班延誤”“飛機出故障”等借口為由,提出可以提供賠付,但需要在其指定的軟件中領取補償金。一旦旅客按其要求下載軟件、開啟屏幕共享、出示收款碼,自己賬戶中的存款就會不翼而飛。
對此,民航業(yè)內人士指出,這一類詐騙就是抓住了旅客出行前行程變動的緊張心理,再加上退款補償等誘惑,很容易上當。
三步識破“退改簽騙局”
普通人碰到“機票退改簽”,如何判定是否為騙局?業(yè)內人士給出三個辦法:
第一,看來電號碼。航司或OTA只會通過其官方電話聯(lián)系客人,如果是陌生的個人手機號碼或境外號碼來電,就需要提高警惕。
第二,警惕“有賠償”。當所謂的工作人員主動告知旅客會補償款項,并需要下載指定的軟件,基本可以判定是騙局。一旦出現猶豫心態(tài),對方還會以改簽航班余座不多等理由,催促乘客盡快完成操作。
第三,絕不“共享屏幕”。對方會以“改簽需要小額手續(xù)費”“退款需要驗證人臉、錄像記錄”“需要驗證碼確認改簽信息”等借口,騙取旅客提供銀行賬號、密碼、手機驗證碼,或是開啟屏幕共享功能。一旦獲取了這些信息,騙子可輕易登錄旅客的網銀,并用套取的轉賬驗證碼將余額轉走。
如果旅客依然無法確定對方是不是騙子,還可以通過航司或OTA官網來核實航班信息,必要時可直接報警。
別輕易相信個人代購
在機票預訂流程中,航司、OTA、代理人、中航信、運營商等多方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律師指出,騙子能夠準確說出旅客姓名和航班信息,可能是信息泄露的結果,但從民事訴訟角度來說,很難界定具體的信息泄露相對方。此外,旅客個人手機上也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點。
民航人士介紹,大的購票平臺由于具備完善的信息安全機制,相對較為安全。對于一些社交平臺或二手交易平臺則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從網上找所謂的機票代購人士購票。
據了解,航司和OTA也在持續(xù)進行預防詐騙工作。例如,中國東方航空官網就在預訂機票頁面對退改簽詐騙進行彈窗提示。記者近期通過攜程旅行App預訂機票后,收到的短信中也包含預防詐騙的提示信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