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印刷企業遇上數字化驅動力,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當你走進位于荔灣區花地大道南的廣州市嶺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嶺美)時,你會詫異于它的與眾不同:這里就像一個小型的書畫院,在這里你能看到包括《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等“稀世名作”,同時,各種新奇的數字藝術互動體驗帶來十足的新鮮感。這些,都是近年來嶺美在數字化轉型之路蹚出的經驗與結出的碩果。
嶺美創建于2000年,以高端傳統印刷業務起家,連續數年獲得廣州市印刷包裝品質量評比的“畫冊類金獎”“書籍類金獎”“包裝印刷類金獎”“最佳綜合實力印刷大獎”,更獲得首屆廣東出版政府獎印刷復制獎、2020及2021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嶺美在印刷領域可謂拿獎拿到手軟,但近年來,傳統印刷行業“日子不好過”也讓嶺美這類“高手”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況。一方面,讀者閱讀行為受互聯網影響,紙質圖書印刷業務受沖擊,此外,受疫情和海外高端圖書訂單下滑明顯等多重因素疊加沖擊,傳統印刷業務無可避免地遭遇“寒流”。嶺美提早布局,以“數字化驅動+文化引領”的雙化手段實現賽道升級。
古畫“活起來”背后:
以創新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干了十多年的高端傳統印刷,要想轉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結合數字化技術為傳統印刷產業賦能,如何實現以文化引領,以創新破解產業升級難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文化科技企業?一連串難題亟需破解。幸而,嶺美早在十年前已躬身入局擁抱數字化。
讓古畫“活起來”是嶺美的重要探索路徑。“嶺美團隊在技術開發、創新、色彩管理及藝術審美等方面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成功研發了一種運用納米微噴技術復刻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品的尖端技術,先后攻克了以嶺南非遺通草片、真絲絹、手工宣紙為載體的書畫復刻,成功解決復刻作品的水墨控制、耐光性等問題。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對經典古籍、書畫藏品、館藏珍品等資源進行數字資源存儲、圖像修復、色彩還原、文化保育與傳承提供支持。例如長期為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及書畫作品提供高清復刻。”嶺美總經理馮怡介紹稱,十年前嶺美開始轉型數字化賽道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如上述提到的傳世名作,通過藝術納米微噴高清復制技術所復刻,幾可以假亂真。在放大鏡下觀賞復刻版《清明上河圖》,可見色調自然,色彩真實。這一作品是在傳統絹紙上進行復刻,甚至連畫家運墨筆觸都真實反映。
從2018年開始,嶺美加快了數字融合步伐,向公眾推出相關數字化產品。在展廳里,記者看到嶺美的智能藝術畫屏中,來自明代畫家沈周的《廬山高》“活”了起來,被數字化賦能后,畫中長松飛瀑和崇山峻嶺具有了動態效果,使得觀眾視覺穿梭其間,頗有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體驗。而在《廣州十三行》數字畫作中,帆船、商賈隨景而動,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
為了實現轉型,嶺美不斷強化數字人才團隊的建設。據馮怡介紹,目前,軟件開發、程序編寫、3D構建、視覺設計等領域高技術人才在整個業務團隊占比為20%,并且邀請高校專業人士進行藝術指導。在馮怡看來,堅持是實現轉型的關鍵。“要把一個事情做好,堅持很重要,要把細節研究透,到最后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成果展現。而數字化更是傳統印刷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傳統文化活化背后:
以文化引領開辟新賽道
嶺美聚焦印刷業務主線時,更為突出的是其文化屬性。“二十多年來嶺美文化圍繞文化藝術板塊深耕,積累了大量藝術資源,為博物館館藏品提供藝術品保護保育工作。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部分作展示傳播,我們對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與緣分。”馮怡說,除了傳統館藏畫冊的制作,嶺美文化還借助數字化手段,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
在采訪現場,記者看到了一幅印制在傳統通草紙上的美術作品,這正是嶺美近年來突破性的技術之一。通草畫也稱蓪紙畫、外銷通草水彩畫,是指在通草片上以水性顏料繪畫創作的畫作,被譽為“廣東名片”。2022年,通草畫被列入第八批廣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通草片凹凸不平,嶺美針對這一特性,開發出可在通草片上復刻印刷的技藝,也由此成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功研發復刻嶺南非遺傳統藝術通草畫的文化企業。在2019年,嶺美憑文創新品《通草畫藝術高仿品》獲得“第七屆中華印制大獎金獎”(環保印刷·藝術品復制類別)。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建設的大力推動,藝術傳承傳播尤顯重要。當下,大眾對藝術的接觸途徑還不夠豐富,通過我們的資源和技術,可以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接受采訪時,馮怡多次提到文化發展對行業推動的重要性。例如在現場所見,藝術家蒙復旦的畫作通過納米技術,可以形神兼備地進行復刻并經藝術家簽名蓋章后,授權、限量版的高清復刻作品,讓經典作品成本降下來,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
此外,嶺美的3D技術還可以實現直接掃描建模,大大減少制作時間,可實現文物的360度數字化制作。該技術可為博物館智慧櫥窗服務,讓文物立體展示在觀眾面前,滿足館藏品的陳列展示互動技術需求。同時,結合豐富的藝術資源,嶺美還不斷推出注入古畫主題、藝術主題等文創產品,滿足市場近年來對國潮的喜愛與需求。
2019年5月,公司由嶺美彩印更名為嶺美文化,“新的數字板塊上來了,技術、產品結構作了很大的調整,用新的名稱(嶺美文化)更能體現公司的特性。” 更名體現了嶺美人的決心,馮怡說,隨著國家對文化的大力推進和支持,數字化業務在慢慢上升,雖然目前在嶺美總體業務中占比還不大,但相信在未來五年,數字化業務板塊會與傳統板塊持平甚至超越傳統業務。
文/羊城晚報記者 劉佳寧 嚴錦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