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通訊員毛陽
湖北省襄陽市檢察機關創新推行“相對不起訴+社會公益服務”機制以來,通過幫助輕微犯罪嫌疑人回歸社會、回饋社會,促進基層矛盾與刑事糾紛的源頭化解。
4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獲悉,在襄陽市檢察院大力支持下,襄陽市高新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數字檢察功能,積極構建社會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探索輕罪“智”治新模式,助推輕罪治理規范化。
自愿延長服務時限的人越來越多
2023年9月9日,是嫌疑人肖某開展社會公益服務的日子。
小肖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移送到襄陽高新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期間,小肖自愿選擇參加社會公益服務。
在檢察官指導下,小肖關注了“襄陽高新檢察”微信公眾號,打開“社會公益服務”界面,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和密碼直接就進入了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
“我是做家電維修的,沒想到平臺上還有與我專業特長對口的崗位。”小肖看到平臺上的各類告知書、承諾書、公益服務聯系函、服務證明等一應俱全,深感方便快捷。
因為覺得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小肖做公益服務時總戴著口罩遮擋面部,害怕遇到熟人,他只希望能按要求完成服務時長爭取從輕處理。
“小伙子,你能幫我看看這個電視怎么看不到影兒了?”社區獨居老人李大爺習慣性地向穿紅馬甲的人尋求幫助。
解決好大爺需求后,在大爺感激的笑容中,小肖第一次摘下口罩,留下通訊方式對大爺表態以后有需要還可以找他。
“40小時過得真快,我每次登錄手機打卡后,平臺自動生成公益服務時長。”小肖在平臺上傳完心得體會,平臺消息提醒他40小時的社會公益服務已經結束。
隨后,檢察機關在平臺上根據社區評價、日常考核,依照法定程序對其作出了不起訴決定。

肖某主動延長公益服務期限
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開發以后,小肖是第一個主動延長公益服務期限的,從最初只想爭取從輕處理,到最后希望能夠利用自身特長幫助更多有需求的人,小肖在公益服務中對自己、對責任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在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后,小肖主動依法向社區申請成為長期志愿者,繼續參加社會公益服務,在他看來這是“將功補過”。
自“相對不起訴+社會公益服務”機制推行以來,像小肖這樣自愿延長服務時限的人越來越多,恢復性司法理念也在社會公益服務活動中得到彰顯。
“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的設立初衷,不僅是實現對嫌疑人全方位監管,更是想消減他們回歸社會的阻力。”承辦檢察官介紹,相較于傳統的線下簽字打卡,一部手機,一個云平臺相當于給這些嫌疑人穿上一件身份“隱形衣”,讓他們能夠以平常心,在服務幫助他人中體會到價值感、獲得感。
“云監管”平臺規范了管理標準
今年2月4日,是襄陽園林社區工作人員呂龍負責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監管整整半年的日子。
“我們在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上,根據嫌疑人線上申請,結合社區崗位需求,對嫌疑人參加社會公益服務進行服務內容、地點、時長分派,并對嫌疑人現實表現進行打分和評價。”
作為襄陽高新區檢察院輕罪治理社會公益服務的聯系點,園林社區是該市模范社區,實有人口近2萬人,人員構成較為復雜,公益服務需求量大,能夠為輕微犯罪擬不起訴人員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機制的探索提供“沃土”。
呂龍介紹,檢察機關在“云監管”平臺上傳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時,會專門備注他們的特長,為崗位分派提供便利。

相對不起訴+社會公益服務監管平臺頁面
“有了這個平臺,社區節省了管理時間,規范了管理標準,最重要的是這一平臺充分對接了基層實際需求,給社區居民提供了實打實的有效服務。”呂龍介紹,社區人員最初對嫌疑人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情況進行評價的主觀性較大,標準不統一,如今通過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內置了評價標準,從最初登記受理到最終審定評估,各環節公正透明、陽光運行、全程留痕,打消了管理者的顧慮。
同時,園林社區在原有的園區保潔、政策宣講、養老服務、車位管理、交通秩序維護等大量公益服務崗位基礎上,結合人員特長和居民需求,增設了矛盾調解、健康義診、綠化園藝等公益崗位,并將崗位需求發布在平臺頁面。
在與檢察機關的共治中,實現了從為居民提供“端菜式”服務到居民自主“點單式”服務的轉變,自平臺運行以來,已累計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服務600余人次。
“該平臺的心得體會分享對社區人員也有警示教育和普法宣傳作用。”呂龍介紹,自園林社區作為服務點以來,檢察機關在社區共開展警示教育和擬不起訴人“現身說法”10余場次,心得體會和服務剪影兩部分設置了社區專欄,受教育群眾千余人,不僅為社區營造良好的知法懂法遵法守法氛圍,也帶動越來越多社區居民自發成為公益服務志愿者。
【鏈接】
有效實現輕罪“智”治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襄陽檢察機關探索的“用好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做好‘相對不起訴’后半篇文章”工作經驗,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優秀創新經驗”,并予以推廣。襄陽市高新區檢察院打造的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作為該項工作經驗的升級版探索,有效實現輕罪“智”治,以數字檢察全力助推襄陽市域社會治理效能優化提升。
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具備可視化監管功能,通過視頻通話進行遠程現場抽查,同時,系統能夠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位置信息自動生成軌跡圖顯示其活動區域,累計服務時長,加強了監管力度,提升了監管質效。
“管理是手段,治理才是目的。這個平臺具有普適性、突破地域限制,為輕罪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樣板。”襄陽市高新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顧家龍介紹,在襄陽市檢察院的統籌下,該平臺已在該市兩級院全面推廣適用;各院需要協調嫌疑人在異地社區開展公益服務的,只需開通賬戶就可異地參加,平臺普適服務向末端延伸。
平臺兩端,一端是輕罪案件的逮捕、起訴、羈押程序,是司法機關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把握標準的共識;一端是社區群眾急、難、愁、盼的新需求,是輕罪人員有效改造、順利回歸社會,矛盾被化解、群眾都認可的“楓橋經驗”實踐。一端連著治罪,一端實現治理。
“我們要持續優化公益服務‘云監管’平臺,提升監管精準度,對接基層治理需求,不斷實現以數字賦能監督,以監督促進治理,形成大數據戰略思維+法律監督+輕罪治理體系模式,努力形成實用高效、可復制、可推廣的襄陽經驗。”襄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俊說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