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江西省歌舞劇院創作的民族歌劇《八一起義》近日在京演出,受到關注和好評。
全劇以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為開場。蔣介石向共產黨人舉起屠刀,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剛剛成立6年的中國共產黨能否“絕處逢生”?作品開場就渲染了緊張的氛圍,直接切入矛盾。作品情境設置具體、真實、有力,結構十分巧妙,經典線性敘事與多時空交叉敘事相結合,顯示出高超的戲劇敘事技巧,體現了主創隊伍深厚的藝術創作功力。
題材重大,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被約束的一面。民族歌劇《八一起義》主題重大,展現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創作經驗值得總結。
以“八一起義”作為素材,幾乎可以滿足所有舞臺演出和影視創作的“戲料”:題材、背景、故事、人物、懸念。但是,一部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應該在情節設置和技術技巧背后,有對于革命歷史的深刻準確理解。這方面,民族歌劇《八一起義》做到了思想深度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的較好融合。劇作不僅僅呈現歷史事件,還要深入“歷史動因”層面,即提出問題“為什么要起義”。思想的力量以及巧妙的情境設置,人物的行為動機、意志,都統攝、凝聚著全劇,使作品超越了具體題材和具體事件,從而具有了普遍的藝術性價值。
這部民族歌劇注重群像塑造,意象豐富,場景多樣,涉及多個場面,包括沖鋒、攻城、火車、會議、爭論,等等。劇中有歷史偉人,也有普通士兵;有歷史的宏闊,也有細節的精雕,如第四場男聲三重唱,用了“工筆繡花”般的刻畫方式。但是,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全劇獨特飽滿的情感內涵和心理內容。
作為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的音樂表現可圈可點之處甚多。磅礴的音樂旋律與激烈的戰斗場面相得益彰。音樂風格清新,歌詞的詩化和性格化以及唱段的經營布置,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相伴一生》等曲目已經傳播開來。以石倚潔、王麗達、杜歡、楊小勇等為代表的眾多藝術家的高水平演唱,也是該劇的亮點之一。
當然,任何一部舞臺藝術作品都需要經歷大量觀演磨合。期待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經過不斷的打磨,常演常新。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馬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