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付逸飛 通訊員 夏自宇
在荊州市中心醫院心肺康復病區,秦怡醫生正耐心地指導患者進行心肺康復訓練。她輕聲鼓勵患者:“慢慢抬腳,慢慢騎,感受到機器的阻力了嗎?加油!今天做得比昨天更好了!”

作為武漢大學博士、特需病房及心肺康復病區的主任,秦怡醫生在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癥疾病的搶救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她不僅擅長救治危重患者,更長期致力于重癥心肺康復的研究和實踐。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心肺疾病患者的救治率有了顯著提高。然而,疾病帶來的功能障礙問題,仍然嚴重影響著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
要讓病患“活下來”“活得有尊嚴”,秦怡和團隊在打贏生命保衛戰之余,更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幫助他們重拾尊嚴,盡快康復,重返社會和家庭。
今年五月份,70多歲的王奶奶因慢性心衰急性發作被緊急送往荊州市中心醫院。在秦怡及其團隊的精心治療下,王奶奶氣喘和晚上無法平臥休息的情況迅速好轉。然而,由于心肺功能差,下床就出現氣短乏力,她仍需要臥床休養,不能完全生活自理,這讓老人情緒十分低落。
“老年群體都怕疾病后需要依賴他人照顧,她們會有心理負擔。”秦怡主任說,為了幫助王奶奶盡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心肺康復團隊第一時間對王奶奶進行心肺功能評估,并對王奶奶及其家屬進行心肺康復宣教,實施心肺運動訓練,指導王奶奶實施合理的日常活動處方及飲食方案。面對自己身體狀況的好轉,王奶奶臉上笑容越來越多,2周后,王奶奶步行出院,她對生活的信心也越來越滿。
秦怡醫生欣慰地回憶說:"從最初的床邊慢慢挪步,到現在能在醫院附近自如活動,王奶奶的恢復進展非常理想。"如今,王奶奶已經能夠正常地進行日常生活,重拾了往日的活力和尊嚴,兒女們也能再次放心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連續五天五夜守在患者身邊
2022年9月,一名14歲少年劇烈運動后突發心臟驟停,荊州市中心醫院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為少年實施ECMO治療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復,此時已經持續人工心肺復蘇89分鐘了,接著孩子被送進了重癥醫學科。當時,秦怡醫生作為重癥醫學科病區副主任,參與了這場生死救援。她回憶說:“孩子剛來時,心臟、肺臟、腎臟等多個器官功能衰竭,情況非常危急。”為了挽救這個年輕的生命,荊州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團隊和ECMO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秦怡更是守在科室五天五夜沒有回家。

經過近20天的治療,少年成功從ICU轉至普通病房,并于11月初成功出院。
一年后,孩子媽媽帶著孩子回來道謝:“孩子現在還是能踢足球和正常學習!”秦怡不禁感慨:“孩子回歸了正常的生活,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秦怡也先后獲得該院第二屆“荊醫好青年”“2020年抗疫先進個人”“2020年優秀抗疫青年”“醫德醫風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
踏上新的征程
去年,荊州市中心醫院開設了特需病房,在重癥醫學科工作了十年整的秦怡擔任特需病房學科牽頭人,并在今年兼任該院新成立病區——心肺康復病區主任。
秦怡介紹,“心肺康復病區聯合該院康復醫學科、心內科、呼吸科、心胸外科、內分泌科、老年病醫學科、重癥監護室、營養科等學科組成多學科團隊,實現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的多學科協作,為患者打造科學、全面、全程的心肺康復平臺。”

據悉,目前該病區配備有六分鐘步行試驗設備、體外反博治療儀、呼吸康復一體機、膈肌起搏器、立臥位功率自行車、上下肢聯動儀、跑步機、橢圓機等康復訓練器械,可通過全面規范的評定,采取藥物、運動、營養、教育、心理等綜合醫療干預手段進行心肺康復治療,為心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綜合管理,改善原發性及繼發性心肺功能障礙患者生理、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
“能讓更多患者有更高質量的生活,這既是我們科室的口號,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秦怡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