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桂英掛帥》謝幕。
10日晚,北京京劇院攜手上海京劇院以一出名角薈萃、經典流派紛呈的《龍鳳呈祥》,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全國巡演上海站圓滿收官。6月7日至10日,北京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同臺切磋,京滬梅派名家齊聚天蟾逸夫舞臺,為滬上觀眾奉上6場梅派經典劇目。
2024年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也是梅蘭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從3月開始,北京京劇院開啟了包括全國巡演、梅派劇裝展和高端論壇在內的系列紀念活動,此次活動規模大、時間跨度長、內容豐富,是梅派藝術在全國范圍內的一次集中展示。
“紀梅”上海站的演出,是北京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的一次落地行動,兩家實力雄厚的京劇院派出了最強的梅派傳承力量,名家新秀齊聚,四天時間里先后上演了《京劇演唱會》,折子戲《太真外傳》《霸王別姬》《大登殿》,以及全本《玉堂春》《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龍鳳呈祥》,不僅展示了梅派藝術薪火相傳的蓬勃生命力,也展現了京滬兩地梨園同行傳承京劇藝術的精誠合作。
上海一直以來都是京劇藝術發展的重鎮,海派京劇底蘊深厚、獨具特色,堪稱“京劇碼頭”。此次,北京京劇院不僅派出了胡文閣、張慧芳、竇曉璇、張馨月、白金等優秀梅派傳人,還派出譚派第六代傳人譚孝曾、老生名家杜鎮杰、葉派小生李宏圖傾力助陣。上海京劇院則派出了梅派傳人史依弘、李國靜等,76歲的麒派老生掌門人陳少云也熱情助陣參演。
事實證明,上海的觀眾是懂戲的,愛戲的。
首場“紀梅”演唱會名家薈萃、濟濟一堂,24位演員,京滬兩地的京劇名家幾乎各占一半。《西施》《天女散花》《太真外傳》……一段段膾炙人口的經典梅派唱段贏得滿堂喝彩,現場掌聲、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幾乎每個演員都應邀返場,整個演出在熱烈的氣氛中持續了三個小時。最后,全體參演的梅派弟子合唱一曲《梨花頌》,并向梅蘭芳和梅葆玖先生的畫像深深鞠躬,表達無限敬意與深深思念。
接下來登場的折子戲和全本大戲,讓上海戲迷很是期待。為了高質量完成演出,京滬兩院參演人員在上海京劇院排練廳開展了熱火朝天的座唱、說排與聯排,他們切磋的不僅是手眼身法步的技藝,還有對待藝術專注、嚴謹、敬畏的職業精神。
《玉堂春》以上海京劇院史依弘、陳少云領銜,北京京劇院李宏圖的加盟,讓舞臺更添光彩。
《四郎探母》三個楊延輝(楊少彭、馬博通、杜鎮杰)三個鐵鏡公主(李國靜、白金、張慧芳)同臺,配合默契,唱腔優美,表演嫻熟,異彩紛呈。梅蘭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穆桂英掛帥》由梅葆玖先生的親傳弟子胡文閣領銜,唱腔韻味十足,表演細膩入微,頗有當年梅葆玖先生的風采。
《龍鳳呈祥》是各大京劇團逢年過節必演的看家戲,行當齊整,流派齊全,是最能展現合作精神的大戲,北京京劇院楊少彭和上海京劇院李國靜一段經典《坐宮》,讓很多觀眾記住了這一次“南北聯合紀梅版”的獨特魅力。
昨天,剛剛結束演出返京的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略顯疲憊但難掩興奮。他說:“此次上海6場演出票房收入90余萬元,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劇場里九成以上都是黑頭發觀眾。上海觀眾的熱情令人難忘,每天演出結束后演職員通道都有許多熱情觀眾守候,請演員們在節目冊、票根上簽名,合影留念。上海之行,讓我們感受到傳承梅派藝術,賡續傳統文化,責任重大。”
據悉,“梅韻流芳”梅派劇目全國巡演已經完成33場,接下來還將有38場演出在全國各地進行。(記者 賈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