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10年,印度尼西亞前駐華大使蘇更·拉哈爾佐依然清晰地記得他第一次見到習近平主席的情景。2014年3月20日,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習近平主席遞交國書。蘇更回憶說:“這次會面,我感受到了習近平主席對印尼及全球發展的關注。”
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蘇更在擔任印尼駐華大使期間,訪問了多個中國城市,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習近平主席是一位實干家,看重行動,緊抓落實。從中國的發展變化中,我能看到習近平主席如何一步步帶領中國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中國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蘇更時常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書中關于中國改革開放及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容令他感觸頗深:“無論是在促進中國國內發展,還是在參與全球治理方面,習近平主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展現了堅強的領導力,帶領中國成為全球事務的重要參與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數億人擺脫貧困,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壯舉。”蘇更表示,中國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科技創新取得顯著進步,習近平主席正是帶領中國實現國家繁榮、人民幸福所需的領導人。
中國的技術創新與進步令蘇更贊嘆。“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太空探索、綠色能源等多個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有力推動了全球相關領域的發展。”他認為,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政府的正確引導。“增加研發投入、保護知識產權、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國際合作……中國多方發力,極大提升了自身科技水平和全球競爭力,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與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印尼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習近平主席是第一位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的外國元首。”蘇更表示,正是在那次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對接,產生協同效應,促進兩國實現互利共贏。”蘇更說,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印尼與中國開展了諸多合作,極大提升了印尼的基礎設施水平。以雅萬高鐵為例,這條鐵路把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旅行時間壓縮至40分鐘以內,印尼也因此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家。“這是印尼和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合作、共同發展的生動例證。”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惠及眾多國家。“這一充滿活力、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倡議,有力帶動地區貿易和經濟增長,助力共建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蘇更認為,中國為促進全球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70年前,中國領導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萬隆會議在印尼召開。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了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形成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7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亞洲走向世界,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已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蘇更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深表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和平、合作和相互尊重,在中國的對外交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構建和諧、健康的國際關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他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倡導國家之間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為正確處理國家間關系貢獻了亞洲智慧”。
“在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蘇更表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聯合自強的旗幟,加深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相互理解和信任,促進了南南合作,也推動了南北關系改善和發展。
蘇更認為,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是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體現。“在世界形勢動蕩、全球發展遭遇嚴重挑戰的當下,這些重要倡議能夠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增進民眾福祉注入更多動力。”
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印尼當選總統、大印尼行動黨總主席普拉博沃·蘇比延多訪華。“普拉博沃將中國作為自己當選總統后的首訪國家,充分體現了對兩國關系的高度重視,也顯示出對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認可。”蘇更認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正與各方一道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30日 03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