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章寧旦
“沒想到在國外參展,會有咱們廣東省的律師跟團服務,這下我們跟外企簽約就踏實多了。”今年5月,在越南(胡志明)國際消費類電子及家用電器展上,來自廣東省珠海市的一名參展商感嘆道。
本次越南會展,廣東派出兩名涉外律師隨團參展,現場為粵企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同時向前來咨詢的越南客商推介廣東。據悉,這是廣東“粵貿全球”涉外法律咨詢服務首次亮相國外,也是該省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新舉措。
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旭東近日對《法治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該省積極創新實踐,持續以高質量涉外法治賦能高質量發展。自2023年7月廣東省涉外法治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全省各地聚焦“建設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打造涉外法治建設綜合平臺”目標,通過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交出涉外法治建設亮麗答卷。
強化制度供給
護企“走出去”“引進來”
“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8.3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數量首次突破1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超八成……”這是今年1月16日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在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
一個個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助推,是涉外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陳旭東說,擴大制度型開放對廣東涉外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以來,圍繞廣東省涉外法治建設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全省各地積極探索創新,持續推動涉外制度供給,為中企“走出去”、外企“引進來”保駕護航。
據介紹,2023年,廣東省商務廳和廣東省司法廳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律師服務支持“五外聯動”的行動方案》,其中,2024年度重點合作項目包括邀請涉外律師參與“粵貿全球”展會。
2024年6月12日至14日,“第十六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在迪拜世貿中心成功舉辦。廣東涉外律師在現場設置涉外法律咨詢服務展位,吸引了眾多參展企業和采購商的關注。隨團的廣東育資律師事務所律師潘立冬說,企業“走出去”面臨知識產權、勞工政策、租賃合同等法律問題,涉外律師可以在對接外國律師、參與海外仲裁、海外訴訟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務。
為建設一流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廣東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門文件部署重點任務,廣東省司法廳制定《廣東涉外律師人才培養“粵律工程”實施方案》,廣東省司法廳、廣東省律師協會聯合舉辦18期涉外律師人才培訓班,培養涉外律師近2000人。
據悉,繼在全國創先建立粵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制度后,廣東省司法廳再推新舉,積極推進在前海深港合作區開展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出臺管理辦法,開展政策宣傳推介,支持深圳引入境外優秀律所設立代表機構,積極推動試點落地。穩妥推進港澳律師粵港澳大灣區執業試點工作,加大港澳律師人才引進力度,配合司法部完成試點工作評估。為充分發揮大灣區律師作用,連續3年舉辦執業推介會,推薦其加入商貿部門調解員庫,不斷提升其社會知曉率。目前有460多名港澳律師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資質,在內地100多家律師事務所執業,實現了大灣區內地九市全覆蓋。
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方面,廣東省司法廳堅持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2023年以來,先后助推出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等,為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與南沙自貿區在跨境執業資格認可、對外交流交往、優化投資服務、產業國際合作、人員跨境流動等方面打下堅實的法治基礎。
做優法律服務
建設三個一流品牌
暮春時節,廣交會展館萬商云集、人頭攢動。兩名情緒激動的外籍客商來到“廣州市涉外法律咨詢服務港”展位,請律師“評理”。原來,兩人因貿易合同產生了糾紛。值班律師熱情地運用流暢的英語、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釋法說理,促成雙方握手言和。其中一名客商贊嘆:“這個團隊為中外客商帶來了非常好的溝通,相信每個需要法律服務的參展商都會感謝這樣的安排。”
這是今年春季第135屆廣交會上發生的一幕。本屆廣交會,廣州市司法局組建63人規模的服務團,人員涉及律師、仲裁、調解、公證、法律查明等領域,并且首次啟用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其間,服務團共接待來自9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提供732次法律服務。高水平服務贏得了中外客商的高度贊譽。
除了廣交會,廣東涉外律師還為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提供全程駐場法律服務。
在廣州,成立廣州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南沙)、廣州市南沙區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廣州市律師協會涉外法律服務分會;在珠海,建立法律服務企業“出?!惫ぷ髀搫訖C制;在中山,中山市燈飾照明產業公共法律服務驛站新設涉外法律服務咨詢臺……由資深涉外律師、公證員、仲裁員以及調解員等專業法律人士提供法律服務,更好地幫助企業提高對外經貿合作的風險應對能力。
5月9日,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走出去”合作發展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2024年度工作會議舉行,同日,第二十六屆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深圳邊會在前海舉行,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近300名專業人士齊聚一堂。據統計,2023年廣東受理涉外案件數量占全國35%以上,其中廣州仲裁委受理涉外案件連續3年居全國城市仲裁機構首位;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涉外案件覆蓋超40個國家和地區,個案最高爭議金額達250億元。
亮眼數據凸顯廣東仲裁機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有關負責人強調,廣東支持把廣州、深圳打造成聯動港澳服務大灣區建設、面向全球的國際商事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為公正高效解決國際經貿糾紛提供“中國平臺”,努力讓廣東成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的仲裁首選地或重要目的地。
據介紹,為持續提升涉外仲裁服務能力,廣州、深圳分別制定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試點建設。2023年9月,國際一流的海事海商多元糾紛解決機構——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大灣區仲裁中心(華南分會)落戶廣州。
商事調解是解決涉外商事糾紛的重要途徑。廣東已連續5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座談會(論壇)”,推動商事調解在大灣區的推廣和運用。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關鍵和根本。為建設一流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廣東省司法廳在建立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還充分利用高校資源,與省內高校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
建強綜合平臺
聚力提升執行效能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聯動性強的系統工程,廣東從打造綜合平臺入手,聚合各方力量,以提升工作任務的落實與執行效能。”陳旭東說,廣東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多部門統籌合作,初步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
建立省級議事協調機制。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建立廣東省涉外法律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統籌18家單位形成涉外法律服務合力。此外,依托廣東省律師協會,設立廣東省涉外法治促進中心,加強涉外法治綜合研究、決策咨詢、社會服務工作。
參照省級做法,全省各地也紛紛搭建綜合平臺,建立涉外法治建設統籌協調制度機制。
廣州建立涉外法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涉外法律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印發2024年涉外法治工作要點。廣州市司法局設立涉外法治工作處,是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第一個涉外法治工作專門機構。
深圳成立涉外涉港澳法治工作領導小組,珠海設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涉外法治協調小組,佛山建立涉外法律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茂名建立加快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協調工作制度……
聚焦涉外法治建設目標任務,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各施其能,奮力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展望未來,陳旭東介紹說,廣東將繼續錨定“建設三個一流,打造一個平臺”目標,加快提升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為廣東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