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難以推進的“骨頭案”“難纏案”,通過提級、督促等交叉執行措施,讓判決書轉化成“真金白銀”,成為化解類似糾紛的“示范案”“精品案”
□ 洪泉壽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交叉執行工作情況,并發布了相關典型案例。數據顯示,自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19個省(區、市)法院部署開展交叉執行試點以來,全國法院共交叉執行案件72843件,取得實質進展或者化解23119件,執行到位金額398.91億元。
執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關系著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關系著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能否得到維護。然而在實踐中,由于被執行人難尋、被執行人財產難找、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等原因,“執行難”問題一直客觀存在,成為困擾法院工作的突出問題。
為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做了大量努力和探索,持續加大財產調查力度,不斷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嚴厲懲戒拒執違法行為,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執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在破解執行難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諸多成就。同時也要認識到,當前法院執行工作仍存在一些難點,如被執行人有財產卻無法高效穩妥執行、異地執行成本過高、地方保護主義、法院執行力量有限等。
在人案矛盾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執行工作效率、如何有效化解執行難案積案、如何排除各種干擾,都考驗著司法機關的智慧和擔當。特別是對于一些“骨頭案”“難纏案”,包括一些涉案金額高的案件,常見于被執行人是當地重要企業、納稅大戶,甚至是重點國企或者行政部門等情況,如何在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影響,避免“辦一個案子,垮掉一個企業”,是司法機關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交叉執行”就是人民法院針對當前執行工作難點,特別是針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和長期未執結案件的一種創新工作方式。通過法律規定的指定、提級執行,執行法院將本院部分難以執行的案件移交其他法院執行,不僅有助于打破原案未能執行的局面,調動攻堅克難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打擊規避執行行為,而且有助于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讓接受指令執行的法院在不受牽絆、沒有包袱、完全依法自主的條件下,力推案件執行。
從這次公開的典型案件看,交叉執行在破解執行難問題上切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以“蜜胺”執行案為例,這是全國執行標的最大的知識產權案件之一,某公司對于生效判決確定的銷毀設備等行為義務一直未主動履行。由于拆除、銷毀案涉設備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一定危險性、成本巨大,且對員工就業、企業經營、經濟發展等都將造成較大影響,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親自督辦,協調案件所涉三地九家法院協同推進,通過與地方黨委、政府和被執行人上級主管部門密切溝通、釋明利害,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最終促成此案及相關訴訟和執行案件一并解決,實現了“執行一個案件,保護兩方企業,促進兩地經濟發展”的良好效果。
又如某銀行與某酒店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執行案,法院依法定程序公開拍賣了案涉酒店,但大型酒店拍賣成交后的強制騰退工作非常繁瑣,特別是酒店尚在經營,涉及大量員工、房客、供應商、預付卡消費者等利益群體,案情重大復雜。如果強制執行過程中不能處理好各方利益關系,很容易引發負面影響。面對這一情況,當地高級法院決定開展協同執行,經過與多方協作配合,通過詳細制訂執行預案、分步實施騰退工作、妥善化解群體矛盾等,最終成功將案涉酒店平穩交付給買受人。
那些難以推進的“骨頭案”“難纏案”,通過提級、督促等交叉執行措施,讓判決書轉化成了“真金白銀”,成為化解類似糾紛的“示范案”“精品案”,是人民法院積極破解執行難題,將案件辦理與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等緊密結合,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效果的生動實踐,體現了人民法院堅持為民司法、全力兌現勝訴權益的積極作為。
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做好執行工作任重而道遠,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期待人民法院不斷優化交叉執行方式,從典型案例中提煉經驗做法,以“點”帶“面”做優做實執行工作,推動案件實質性化解,讓老百姓的勝訴權益更快更好兌現,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