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劉超)7月10日,廣州南沙舉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服務企業”主題新聞發布會,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邢樺做主發布,邀請開發區人才發展局、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政數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沙區優化企業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優企服務16條”)政策的內容以及有關舉措。

廣州南沙舉行“高水平服務企業”主題新聞發布會。李夏同,攝
邢樺表示,一直以來,南沙區始終將企業視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秉持“一切服務企業、一切服務投資”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的營商環境,培育扶持各類企業在南沙發展壯大。《南沙方案》出臺兩年以來,15%企業所得稅、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等優惠政策落地實施,國家相繼出臺“放寬市場準入15條”、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等含金量極高的政策,目前南沙已集聚市場主體超27萬戶、其中企業超21萬戶,政策疊加效應在南沙持續釋放。
為進一步樹立對企業倍加珍惜、倍加關懷、倍加愛護的鮮明導向,釋放讓企業家站“C位”、唱主角的強烈信號,做優服務為企業增信心、鏈資源、拓空間,依靠企業為南沙育動能、聚人氣、添活力,讓南沙與企業共成長、同發展,南沙秉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原則,制定“優企服務16條”。小南梳理后發現,“優企服務16條”聚焦優化企業服務機制、提升企業服務效能、厚植企業發展沃土、強化評估與組織保障等四方面推出16條措施,全方位提升企業服務質效,形成了“四個一”的服務舉措。
打造一個“服務臺”。強化多部門聯動協作,設立區企業服務統籌部門作為“前臺”,統一受理企業訴求;同時,成立項目招商、用地規劃等8個工作專班作為“后臺”,限時辦結企業訴求,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織密一張政企溝通服務網。通過設立“企業服務日”、企業服務聯絡站、一企一服務員模式及“易企行”線上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多渠道、全天候的溝通服務,確保企業訴求得到及時響應和有效解決。
完善一系列企業服務鏈條。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推行市場準入“極簡審批”,提升企業政務服務便捷度;同時,整合政策、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形成全方位的服務鏈條,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還強化產業聯動,搭建產業對接平臺,促進協作配套和跨領域發展。
實行“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推行信用監管和服務型執法,構建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檢查機制,降低現場執法檢查數量,實現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為企業營造更加寬松、包容的發展環境。
南沙堅持以真心誠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干的態度和決心去服務企業,為企業發展做好服務是南沙各政府部門、各鎮街的頭等大事。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對企業、對企業家的尊重和愛護。南沙誠邀企業共享其蓬勃發展的時代機遇,讓每一位企業家都能在南沙這片熱土上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與關懷,實現南沙的高質量發展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去年年底部分鎮街區劃調整后,重新組建的南沙街道經濟體量大,經營主體多(轄內有近13萬家經營主體,約占全區的五成)。南沙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唐靜介紹,街道設立了全區首個鎮街級實體化運作企業服務中心,圍繞強服務、找空間、鏈資金、釋政策、解難題、謀發展、搭平臺、聚人才等八大工作重點,打造街道企業服務機制2.0版,為轄區企業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務。
多領域貼心服務聚才引智,科技賦能,企業營商環境再優化
南沙區將人才視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全面鋪開人才強區戰略的新篇章。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的精準施策,南沙不僅實現了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的深度融合,更為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廣州南沙城市景觀圖。劉偉,攝
南沙開發區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正構建起多元化、一站式的人才服務平臺網絡。從“大灣區(廣東)國際人才驛站”到“一站式服務窗口”,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南沙對人才的尊重與渴求。重點區域的人才服務站涌現,區領導的親自掛帥與深度參與,更是讓人才和企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政府的關懷。
青年才俊與高端人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因此,一系列青年引才計劃與高端人才引進南沙活動輪番上演,從高校宣講會的熱烈反響,到博士后創新平臺的蓬勃興起,再到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的激烈角逐,南沙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激發著人才的無限潛能。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加速匯聚,不僅為南沙帶來了先進的知識與技術,更形成了“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良性循環,為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了全方位保障人才的成長與發展,南沙創新性地實施了“1+3+N”人才政策體系,并推出了“國際化人才特區9條”等重磅政策。高額的獎勵、補貼與綜合資助,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高層次人才的目光;而多元評價機制的建立,則為產業高端人才開辟了一條快速成長的綠色通道。
作為區屬國企,南沙公控集團發揮優勢對接區內產學研資各項工作,設立專業化人才公司,組建國際人才服務官團隊,建立國際人才驛站,為人才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平臺。南沙公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禹表示,“我們積極拓展人才服務網絡、加強人才創新合作、開展人才聯合培養,讓人才在這里可以一鍵鏈接南沙區、廣州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科技資源和行業資源。”
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道路上,南沙區科技局聚焦企業創新核心,以“科創十條”等激勵政策為引領,推動研發投入強度躍居全市前列。超億元的科技項目資助、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的顯著增長,都是南沙科技創新成果的有力證明。區內24家企業獲評2023年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位居全市第二。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11項,獲獎數量歷年最高。同時,南沙還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用緊密合作的創新生態體系,讓科技成果從“書架”快速走向“貨架”。

廣州南沙城市景觀圖。劉偉,攝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南沙區工信局無論是線上“易企行”平臺的一鍵辦理服務,還是線下領導掛點、服務日與聯絡點的貼心舉措,都讓企業在南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溫暖。南沙正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好企業”的宗旨,致力于打造省心、舒心、貼心、安心的營商環境。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南沙區政數局自2018年起實施的六輪改革以及最新推出的“交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實施方案,都極大地提升了審批效率與營商環境。企業憑預審意見即可提前開工、簡易項目免審設計方案、自行組織驗收并提前安裝調試設備等創新舉措的推出,更是讓南沙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行政執法領域,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推行“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的行政檢查模式以及包容審慎監管與柔性執法理念的實施,南沙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負擔與壓力,更提升了執法服務的質效與溫度。今年1—6月,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情節顯著輕微沒有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不予立案處理522宗,對初次違法情節輕微、危害不大及時整改等情形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49宗,減輕處罰36宗,其中不予立案處理數與去年同比增長近1倍,減輕處罰案件數與去年同比增長3.5倍。柔性執法和“綜合查一次”、精準普法靠前服務等舉措的落地,讓企業充分感受到執法的溫度,對南沙推動企業合規經營、激發市場活力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