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程莎)對面臨困境的企業,如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拉一把?近日,武漢江漢法院通過涉企經濟影響評估“一案一策”制定調解方案,成功化解一批追償權糾紛,在保障債權人利益的同時,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受市場環境影響,訂單大幅縮減,但我公司仍投入巨額資金加大研發,盤活現有資源,努力向盈利發展。能否請求法院幫助協調與原告協商,給予分期償還和費用減免,以保證企業正常經營的資金流,挺過難關。” 6月下旬,在辦理一批追償權糾紛時,法官收到了這樣一封請求函。
通過庭前閱卷,法官發現,該批案件被告均為涉及科技、建筑、醫療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案件標的額均為百萬以上。除了該請求函,亦有多家小微企業來電尋求幫助。
承辦法官立即啟動涉企經濟影響評估。經閱卷、電話聯系該批企業后發現,部分企業在借期內均按約支付利息,并已歸還部分款項,沒有“逃廢債”惡意。若是“一判了之”,企業可能面臨資金流斷裂風險,如何“低本高效”化解糾紛,既保護金融機構合法債權,又能“拉一把”涉案中小微企業,把案件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承辦法官聯系到原告某融資擔保公司,將企業的訴求反饋至原告,了解原告方的調解政策,向其積極釋明糾紛多元化解的優勢。確定雙方均有調解意愿后,承辦法官聯系武漢市武昌區銘泰民商事調解中心駐院調解員,與調解員一道針對每個企業的情況一案一策制定調解方案。經調解,5案達成一致協議,法院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對協議效力進行確認,為企業節省訴訟費10萬余元,該批案件從立案到成功化解僅30余天,案件在訴前成功化解,在實現“零成本”解紛的同時,將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今年以來,江漢法院始終堅持內外聯動、一體解紛,不斷推進探索“低本高效”的糾紛解決路徑。推行案件經營影響評估,已實質化解糾紛1578件,涉及標的額達9393.13萬元;對內,將調解員編入審判團隊,實現訴前調解與快審速裁一體化,已訴前成功化解各類糾紛587件,訴訟中案件平均審理時間僅36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