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數詞”是指數值極大或數值極小的數詞。表示數值極大的數詞稱為“極大數”,表示數值極小的數詞稱為“極小數”。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極大數可能是“兆”“億”等,也許還會有人想到“古戈爾”。“古戈爾”是“Googol”的漢語譯詞,指1后面有100個0。那么,漢語自身的詞匯體系中有沒有比“兆”“億”更大的極數詞?有沒有用來表示極小數的極數詞?答案都是肯定的。
漢語詞匯體系不僅有比“兆”“億”更大的極大數,而且詞匯的數量還很豐富。“極大數”的概念自古有之,《易經·系辭上》:“極數知來之謂占。”漢語文獻中也記載了豐富的極大數。
甲骨卜辭中有“三萬”的記載,這是早期的一個極大數。“萬(萬)”字取象于蝎子,代表東宮蒼龍。中國古代的“真龍?zhí)熳印迸c“萬歲”基本是等義詞。
西周已有“億”“兆”“經(京)”“垓”這樣的詞,如史書《國語》:“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行垓極。”東漢《數術記遺》和北周《五經算術》對極大數的記載近似:“黃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也。三等者,謂‘上、中、下’也。”這段記載可從三方面解讀:
第一,極大數的詞匯是成體系的,當時已有10個詞語可以表示“萬”以上的極大數,即“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第二,當時有三種進制系統(tǒng),下數是十進位制,十萬為億(105),十億為兆(106),十兆為京(107),以此類推;中數體系采用八位進制(萬萬進制),萬萬為億(108),萬萬億為兆(1016),萬萬兆為京(1024),以此類推;上數系統(tǒng)采用平方進制,萬萬為億(108),億億為兆(1016),兆兆為京(1024),以此類推。第三,極大數在不同的進制系統(tǒng)中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億”在下數系統(tǒng)中是“十萬”,在中數系統(tǒng)中是“萬萬”。
更有意思的是,也有學者認為,上數系統(tǒng)借鑒了佛教經典《華嚴經》中的數詞體系。在清朝康熙年間組織編纂的文獻《數理精蘊》中,除了在漢語文獻中已有的萬、億、兆、京、垓等以外,還有“恒沙河”“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數”等極大數。有學者認為,這些數詞來源于佛教。從已有中土文獻和佛經梵漢對勘材料來看,漢語中還有一些極數詞源自其他語言,受到梵語或梵漢翻譯方式的影響。比如,佛經中的“六十數”,是十進位的計數系統(tǒng),數值從100依次到1059。再如,“過數”“過是數”“過此數”都是極大數。東晉時期后秦高僧鳩摩羅什譯《華手經》卷十云:“菩薩聞諸佛名,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若千、若萬、若過是數,一時專念,盡現在前。”
極大數也見于其他文獻。比如,《南齊書·武帝紀》的“京師及四方出錢億萬”,《全后魏文》的“億兆來蘇,天龍虔仰”,《二十五史·清史稿》的“授幾儀成,三千黃發(fā)盈庭,今古何人見此曾,億兆京垓燕屢行”。根據學者楊伯峻的研究,近代漢語中還有“半垓”的說法,意思是“五千萬”,這個詞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表示極大數的極數詞。這些極大數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表達。
在表示極大數的極數詞中,“兆”和“億”所表示的數值有不同解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兆”有兩個釋義:一百萬;古代指一萬億。“億”有兩個釋義:一萬萬;古代指十萬。這樣一來,古代的“兆”比現代的“億”大。古代的“兆”還可以表示“百萬”“萬億”等,學者汪化云認為這是漢語進制演變中的混雜現象。為此,學界一直呼吁應該確定“兆”的具體意義,以便于科技和工業(yè)等國民經濟行業(yè)。
“極大數”系統(tǒng)的發(fā)展是與時俱進的。2023年5月20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4個國際單位制新詞頭中文名稱,其中兩個是極大數:容[那](ronna,1027)、昆[它](quetta,1030)。這不僅僅是國際單位制的新現象,更是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極數詞的新成員。
除了表示極大數的極數詞,漢語中也有豐富的表示極小數的極數詞。
在《數理精蘊》中,除了極大數之外,還記載了極小數。比個位小的極小數,按十分之一遞減,依次為:分、厘、毫、絲、忽、微、纖、渺、漠、模糊、逡巡、須臾、瞬息、彈指、剎那、六德、虛空、清靜。
上述極小數中,目前還有數詞義的有“分”“厘”“毫”“絲”“微”。比如,“分米”是十分之一米,“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毫米”是千分之一米。有些極小數作為數目的意義雖然不廣為人知,但在《康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中還能看到相關釋義。比如,《康熙字典》里說“一蠶為一忽,十忽為一絲”;《現代漢語詞典》現在對“絲”的解釋仍然有一條釋義是,“表示長度、重量的單位,10忽等于1絲,10絲等于1毫”。
大部分極小數的數目義已經不再為眾人所知,多已虛化成形容詞或副詞,言指其小或者其少,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纖”的解釋是“細小”。至于其他的極小數詞則進入漢語語言系統(tǒng),豐富了漢語的表達。“須臾”“瞬息”“彈指”等在詩書中隨處可見,如《荀子·勸學篇》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李白《詠槿》的“芬榮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唐代詩人殷堯藩《端午日》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蘇軾《赤壁賦》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毛澤東《念奴嬌·井岡山》的“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
2023年新頒布的國際單位制中文名稱也包括兩個極小數:柔[托](ronto,10-27)、虧[科托](quecto,10-30)。
漢語中有極為豐富的表示極大數和極小數的極數詞,反映了中華先民對數字的認識,體現了古人在追求無限與面對未知時浪漫的想象力。當然,極數詞也豐富了漢語表達,讓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和表達系統(tǒng)更加豐富多彩。這正如語言學家邢福義先生所言:“漢語中,數字的運用富于民族特色,充滿著濃厚的泥土氣息,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宇宙觀、美學觀和民俗觀。”
(作者:王玉紅 宋暉,分別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