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通訊員 張琦
“一名合格的社區民警,要‘身’入社區,更要‘心’入社區。”7月30日,徐士榮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徐士榮是荊州市公安局荊州區分局御路口派出所的社區民警,面對社區里復雜、繁瑣的“細碎小事”,他始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做到為民服務再做細一些、與民溝通再做深一些、為民解憂再做實一些。

今年53歲的徐士榮,2006年從某空軍部隊轉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加入公安隊伍,一直奮戰在打擊犯罪的最前沿,特別是在掃黑除惡行動期間,先后參與破獲荊州首例“套路貸”涉黑案等多起大案要案,先后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去年1月,徐士榮響應分局機關民警下沉基層的號召,到御路口派出所九陽社區任社區民警。由于該社區屬于城郊接合部,治安形勢復雜,接手以后,徐士榮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一頭扎下去,性格直爽但感情細膩的他,很快融入群眾。
“徐警官,我聽到晚上有人喊救命。”去年3月底,一位老姨媽向徐士榮反映,晚上聽到樓上傳來一聲呼救聲。
徐士榮趕緊上門核查,從一樓爬到八樓,挨家挨戶地問,都表示沒聽見。
會不會是老姨媽聽錯了?徐士榮沒有放棄,到旁邊一棟樓繼續核查,在六樓發現一女子臉色有明顯淤青。
經詢問得知,該女子經常受到男友家暴。徐士榮將其男友喊來,卻發現其眼神躲閃,且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實姓名。徐士榮剛柔并濟釋明法理,最終查明該男子竟是一名網上逃犯。
這件事情讓徐士榮在社區聲名大噪,“有事就找徐警官”,居民們的話對徐士榮是表揚、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依賴。
“能夠被居民們需要,不是麻煩事而是幸福事。”徐士榮說。從“下社區”到“在社區”,為壓實“主防”責任,面對兩萬多居民的社區,他深知單靠社區民警加輔警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徐士榮聯動社區、綜治等多元力量,組建物業人員、樓棟長、網格員等社區警務團隊,讓基層治理的觸角伸展到社區的每個角落。在當前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徐士榮經常帶隊到集市商鋪、納涼點走訪,實現糾紛調解“隨叫隨到”、救助服務“隨時隨地”。
“我好害怕。”7月底的深夜,派出所接到一報警電話,電話那頭,一女生泣不成聲。原來,女生上初中放暑假,其父親在服刑,母親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當晚雷雨交加,女生一個人在家被雷聲驚醒,頓感害怕報警求助。
徐士榮和社區工作人員冒雨上門,耐心安撫女生情緒,并安排工作人員整夜陪同。
次日,徐士榮又趕緊和居委會商量,決定共同當起“臨時家長”,定人定期對女生進行幫扶照顧。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以魚水之情善待人民群眾,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難、我有所救。”徐士榮堅定地說。去年以來,徐士榮共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余件,幫助找回走失老人10余人,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

徐士榮每次下社區,都會聽見群眾喊:“老徐,來坐會兒!”“徐警官,來喝口水!”
看到熱情的群眾,徐士榮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接下來,我更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