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胡文勇 通訊員 武政萱)7月30日,“英雄城市 平安常在”暨“法治武漢”專題宣傳采風活動走進武漢市法學會社會糾紛多元化解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了解研究會積極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的實績,更探尋武漢市法學會大力推動基層服務站建設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的創新實踐。

“英雄城市 平安常在”宣傳采風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線上線下 專業力量聯動解紛
走進研究會的調解庭,該研究會總干事曹紅玲熟練地打開“在線調解室”系統,一件法院委托過來的調解案件正在等待受理。該系統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現了數據互通,受理案件后,證據材料、電子卷宗等同步傳送,調解員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與當事人展開線上調解,大大節約了人員成本和時間成本。


參觀研究會的調解庭。通訊員供圖
今年3月,一起紀念幣投資案由法院委托給研究會會長、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宮步坦進行調解。這起案件涉及30位投資人,時間跨度9年,投資人年齡偏大、法律知識淡薄,經歷了報警、立案、撤案等諸多程序,調解過程中一度情緒激動。對此,宮步坦和團隊成員耐心安撫投資人的焦慮情緒,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現狀,制定減少損失的方案,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被申請人按照一定比例返還紀念幣投資款項,30件訴訟案一并案結事了。
“在市法學會的指導下,我們與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武漢海事法院以及12個基層法院開展調解合作,從2018年3月到2023年12月,共受理法院委派或委托的調解案件24146件……”宮步坦介紹,研究會在多元解紛、困境未成年人幫扶、法律志愿服務方面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單”。今年,市法學會在研究會建立示范基層服務站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研究會的法律服務工作不斷向社區拓展。
“攜手”婦聯 共同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涉及到婚姻家庭糾紛,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一紙判決往往案結事未了,需要各方面力量多元化解糾紛更能達到最優解效果。”市婦聯與市法學會共建基層服務站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萬萍感慨。
市婦聯設有維權咨詢服務中心,每年接訪量在1000件以上。今年4月,市法學會在市婦聯打造了基層服務站,攜手服務婦女群眾。前不久,一起棘手的撫養權官司找到市婦聯。原來,一對夫妻協議離婚,女兒由男方撫養,離婚后不久,已懷孕的女方又生育一男孩,由女方撫養。因去年男孩玩滑梯不小心摔傷,男方認為女方家人照顧不周,直接將男孩接回家,不讓女方再撫養,甚至不讓見面。女方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一審、二審都判決男孩由女方撫養。女方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官告知男方拒不執行,將追究法律責任。但男方態度堅決,甚至表示寧愿被拘留也不愿意將孩子交給女方。
市婦聯邀請萬萍共同參與調解。“男方好幾次問我拒不執行判決會判幾年,甚至更換了公司法人,為可能被判刑作準備。”萬萍說:“我們除了向男方講法律,更多講這種對抗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同時勸解女方不要急于通過執行解決問題,而是要解開心結,以兩個孩子健康生活和成長為出發點,協商解決問題。”經過多次努力,雙方終于同意暫時維持現狀,明確孩子的探視權問題。
據市婦聯權益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婦聯維權咨詢服務中心共建“基層服務站”,邀請相關教授、檢察官、律師擔任首席專家,為婦女權益保障工作提供更多的專業支持。同時在全市16個區各選1個社區試點“幸福家”婚姻家庭調適項目,采取“線下服務+線上預約”方式,提供“家門口”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服務。
多方融合 法律服務向“家門口”延伸
“我們把加強法學會基層服務站建設、深入開展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作為平安武漢、法治武漢建設的重要載體。”
據了解,武漢市今年示范打造35個基層服務站,其中市級8個,分別建在市信訪局、市司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6個行業部門和群團組織、1個企業(武鋼有限公司)、1個研究會(社會糾紛多元化解研究會);區級27個,包括16個區綜治中心、1個街道、1個社區、9個戶外工作者驛站。在去年首批入庫首席法律咨詢專家395人基礎上,今年,武漢市、區首席專家拓展到827人。
有了陣地和隊伍,“首席”法律服務不斷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基層服務站點嵌入區綜治中心,保障實體化運行,打造“群眾吹哨、首席報到”陣地。開展“雙百報告會”“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集聚區法治宣講”等活動495場。依托戶外工作者驛站建立基層服務站,首席專家、社區律師、民警、網格長等組成服務團隊,由坐堂“問診”轉變為主動下基層“接診”,切實為戶外工作者和居民提供更加專業、有效的法律服務。
“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首席專家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推動基層服務站示范化建設運行,進一步發揮法學會“智囊團”作用,逐步形成全域覆蓋、上下貫通的法學會基層服務工作體系,為法治武漢建設開辟新路徑。”武漢市法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