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黨的性質宗旨決定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澤東同志也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利益而奮斗。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牢牢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百余年來,我們黨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永遠不會變。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推進改革的目標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新時代以來,伴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來華出席“2017從都國際論壇”的世界領袖聯盟成員時指出:“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我們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018年,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生活品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充分表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已經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既要關注當前還要考慮長遠,既要講求公平還要確保效率,既要出硬招又要有溫度。我們必須遵循民生事業發展客觀規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要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突出重點群體、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量力而行,要求把握民生工作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的特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持續增進人民福祉。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解決各種民生問題時,必須在信息收集、快速回應等方面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要明確分工、整合資源、協同行動、形成合力,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將每項民生工作都做在人民群眾的心坎上,以一件件的民生實事繪就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壯美圖景。要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完善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機制,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不斷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要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唯有使改革更加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才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