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大理8月24日電(記者 邵萌)3年前,云南大理州巍山縣南詔鎮新村村監委主任、調解主任茶文森多了一個新身份——村里的“法律明白人”。
在巍山縣,和茶文森一樣的“法律明白人”有830名。他們下沉至村組,既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也是法律知識的講解員、法律服務的引導員。據統計,這830名“法律明白人”已累計參與基層普法宣傳活動1800余場次,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800余件。
這些數字,是巍山縣深入推進普法工作的一個縮影。8月23日,“全國網絡普法行·云南站”活動媒體團來到巍山,了解當地網絡普法情況。推出法治“微短劇”、培養“法律明白人”、拍攝紀檢小劇場......法治理念的種子漸漸在巍山基層落地生根,與當地特點相符合的法治鄉村建設道路正在鋪就。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茶文森時常一個人奔走在田間地頭,出入于群眾院落。一旦出現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村民往往都會尋求他的建議和幫助。
在他看來,人熟、地熟、事熟,是“法律明白人”的優勢。想要調解成功,首先要讓村民信任自己,要有執著的精神,很多時候解決問題不僅需要法律,也需要講道理、講感情。
擁有多年基層調解經驗的巍山縣司法局永建司法所所長馬澤軍也有類似感受。作為基層司法所所長,他完善三級調解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將“法、理、情”相融,突破矛盾糾紛和難點,達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復雜糾紛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和“調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茶文森向記者回憶,有次村里兩戶人家因老房子拆除后重建,為兩個房子之間的空間歸屬問題產生了糾紛,互不相讓,他去了8次才調解成功。“要用心去發現周邊的線索,用公平公正的態度去判斷和調解其中的矛盾,從法、理、情入手。”
“糾紛無小事,放任不管可能會變成大隱患,雖然是鄰里之間一些瑣事,我們也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及早發現,耐心、細心調解好。”茶文森說。
讓普法知識易得更易懂
走進巍山縣永建鎮小圍埂村村委會,普法元素隨處可見:印有普法知識的標牌,門口的普法宣傳手冊,“家有煩心事,法律幫你解”等宣傳標語......
小圍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克京介紹,該村會定期組織群眾進行法治專題學習,結合本村實際,通過村內小廣播、微信群宣傳法律法規,定期整理歸納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定期不定期在村文化禮堂開設普法課堂,用群眾聽得懂的話進行講解,促進形成全村都學法、事事都依法的良好氛圍。
作為“法律明白人”,茶文森也曾為普法遇到的困難感到苦惱。“一開始,有些事、有些知識,村民們不太理解,也不太能接受,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但是通過多次的講解,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普法時,他將法律法規融入“嘮家常”中,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把實用的、村民能聽懂的法律法規知識送到群眾身邊,為需要法律援助的群眾提供法律幫助和咨詢服務。此外,通過普法小講堂、普法強基火塘會、彝族打歌、入戶走訪的方式提高公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有效避免或減少了矛盾糾紛的發生。
為了讓普法更接地氣,巍山縣還積極探索實踐“微短劇”助力網絡普法新路徑,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網絡普法“巍山模式”。已推出普法宣傳、紀檢監察、科普知識、基層治理、法律法規等各類法治“微短劇”57部,相關普法宣傳產品點擊量累計超過1.2億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