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劉明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商品房小區逐漸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載體。然而,在高樓林立間,鄰里間雖近在咫尺,卻往往形同陌路,直至被貼上“生人社會”的標簽。荊州市沙市區立新街道天井淵社區楚天都市誠園小區作為2019年1月交付的商品房小區,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近年來,天井淵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楚天都市誠園小區為試點,走出了一條“服務下沉、多元參與、力量投入”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道路,推動了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

堅持黨建引領,服務下沉織密共建網絡
2011年以來,荊州市對沙北新區進行重點開發,成為北拓的重要載體。坐落在沙北新區生活集合地帶的楚天都市誠園小區吸引各個地方的居民前來落戶,有老城區搬入居民,有周邊縣市區村民,有原地址拆遷新購房的。小區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共1680戶,入住率約70%,常住居民2419人,年輕人和中青年、老年人比例均各占一半。
“如何將一盤散沙、看似互不關聯的人群聯系起來?”成了推動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的切入點。

作為2020年成立的新社區,天井淵社區將黨建引領作為小區發展的核心,構建了“社區黨委-小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小區五級組織管理架構,將106名黨員劃分到6個黨支部、17個黨小組,設置19個黨員中心戶。在每個單元樓里,選派下沉骨干黨員擔任黨小組長,從樓棟居民中公開招募樓棟長,25名“一樓兩長”隊伍的組建,讓黨員輻射至全體居民,有效地將小區黨員、居民全面發動起來參與治理。做實服務下沉,推行“五色管理臺賬”,將小區居民按照常住戶、黨員戶、關愛戶、空置戶、租戶等進行顏色標注,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提供精細化服務。
通過共建網絡的全覆蓋,強化黨組織在小區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讓黨員們亮出身份,踐行服務承諾,通過實際行動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增強了居民的信任感和認同感,發揮出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搭建溝通平臺,多元參與探索共治理念
新社區與新小區的碰撞,擦出了一大批上級平臺反饋的關于小區居民信訪投訴件的火花。“社區不了解居民的想法,居民有想法不知道找誰訴說?”成了信訪投訴件的源頭。而小區噪音擾民、商鋪油煙問題這些矛盾糾紛頻繁出現,鄰里間的矛盾難以調解,居民的意見也難以統一,小區治理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如何了解居民的訴求,并有效地解決他們的訴求?”成了推動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的著力點。
社區積極探索推行“雙網格”機制,將社區服務網格和物業服務網格有機結合,做到讓居民有訴求有人可說。同時還設立了業主接待日,由業委會成員輪流值班,每周日與業主面對面交流,悉心聽取業主訴求和建議。在解決居民訴求上,社區下了大量功夫。廣泛動員居民、社會力量、物業公司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構建了“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社會力量”的五方聯動體系。2022年成立了小區糾紛調解室,由五方聯動體系成員組成,通過每周溝通平臺收集居民訴求,每月五方聯動會議進行調解糾紛,每季業主懇談會開展跟蹤問效,做到了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為增強居民共同治理小區的“主人翁”意識,在小區建設“紅色驛站”,設置居民說事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議事。

通過搭建兩大溝通平臺,暢通了民意渠道。比如居民反映小區內便民設施、戶外游樂設施少的問題,社區通過完善“紅色驛站”功能區,增加了便民服務區,配備了輪椅、平板車、購物車等人性化便民設施,在文體娛樂區,新設置了乒乓球臺、象棋、戶外游樂設施等。搭建兩大解決平臺,深化了共同協商。通過在居民說事口舉辦的鄰里夜話、板凳會等活動,糾紛調解室的五方聯動體系,去年共同協調解決居民煩心的電梯聯動、管道返水、噪音糾紛、油煙問題等7件訴求。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積極回應居民關切,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滿意度。
開展多彩活動,力量投入創建共享小區
小區居民在搬入新環境后,彼此陌生。有些人是不愿交新朋友,有些人是不敢交新朋友,有些人是不會交新朋友。在繁忙生活后,閑暇之余又想得到精神文化的豐富。“如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居民玩在一起交到好朋友?”成了推動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的突破點。
社區用活動搭橋,搭建鄰里交流的廣泛平臺。組織小區居民舉辦業主運動會,常態化開設心理講座、戶外親子活動、業主讀書日等,讓小區居民在一場場精彩活動中增進感情。在傳統佳節,開展春節貼“廉”窗花、“三八”為婦女送鮮花、中秋節做月餅等特色活動。充分整合小區資源,引進誠園商業街的企業商鋪進小區開展活動,聯合健身房、國學班為孩子們進行健康體育訓練,學習漢法射藝。聯合藝術培訓機構為熱愛唱歌的居民免費提供排練場地和指導老師,并成立小區合唱團。在小區廣泛招募志愿者,許多已退休老人發揮余熱積極報名,組成志愿者團隊。志愿者隊成立了“愛心護學崗”,每天在學生集中放學時間段開展愛心護學活動,共同締造“荊州最美斑馬線”。

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育了居民的公共精神,讓居民感受到自己作為小區一份子的責任和使命,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同時,這些活動還可以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助互愛和小區和諧。在探索小區從“生人社會”向“熟人社區”轉變的過程中,企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更多企業力量參與到小區活動,共同締造美好小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